字典帮 >古诗 >寄题安庆城楼诗意和翻译_明代诗人高启
2025-07-26

寄题安庆城楼

明代  高启  

层构初成百战终,凭高应喜楚氛空。
山随粉堞连云起,江引清淮与海通。
远客帆樯秋水外,残兵鼓角夕阳中。
时清莫问英雄事,回首长烟灭去鸿。

寄题安庆城楼作者简介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寄题安庆城楼翻译及注释

《寄题安庆城楼》是明代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层构初成百战终,
凭高应喜楚氛空。
山随粉堞连云起,
江引清淮与海通。
远客帆樯秋水外,
残兵鼓角夕阳中。
时清莫问英雄事,
回首长烟灭去鸿。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明代时期安庆城楼的壮丽景色,以及其中蕴含的历史和文化意义。诗人通过城楼的层层叠叠的结构,表达了百战之后的坚固和稳定。他站在城楼之上,感受到了楚地的空旷和辽阔,这使他感到欣喜。诗中还描绘了山脉与城墙相连,江河与海洋相通的景象,展示了安庆城楼的地理优势和重要性。诗人还提到了远客在秋水之外的船帆和旗帜,以及夕阳下残存的战士和鼓角声,这些细节增添了诗词的情感和战争的氛围。最后,诗人告诫读者不要问英雄事迹,而是回首看那烟尘散去的鸿雁,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英雄的消逝。

赏析:
《寄题安庆城楼》通过描绘城楼的景色和氛围,展示了明代时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城楼的壮丽和历史的沧桑。诗词中的山、江、海等自然元素与城楼相互呼应,形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诗人通过描写远客和残兵,以及提到的英雄事迹和烟尘散去的鸿雁,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英雄的缅怀。整首诗词既展示了安庆城楼的地理优势和历史价值,又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对历史的思考。

寄题安庆城楼拼音读音参考

jì tí ān qìng chéng lóu
寄题安庆城楼

céng gòu chū chéng bǎi zhàn zhōng, píng gāo yīng xǐ chǔ fēn kōng.
层构初成百战终,凭高应喜楚氛空。
shān suí fěn dié lián yún qǐ, jiāng yǐn qīng huái yǔ hǎi tōng.
山随粉堞连云起,江引清淮与海通。
yuǎn kè fān qiáng qiū shuǐ wài, cán bīng gǔ jiǎo xī yáng zhōng.
远客帆樯秋水外,残兵鼓角夕阳中。
shí qīng mò wèn yīng xióng shì, huí shǒu cháng yān miè qù hóng.
时清莫问英雄事,回首长烟灭去鸿。


相关内容11:

尝茶和公仪

见胥平叔

项羽

郑州王密谏漱玉斋

送董著作知北海县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和颖上人南徐十咏其五望海楼
    尝闻观蹄涔,讵识海水大。浩浩与天同,滔滔众流会。平吞江作练,远泻河如带。终日郡楼间,欲取长......
  • 依韵奉和永叔社日
    玉卵不吞龙嗜肉,燕子成儿去华屋。老枥半黄田鼓鸣,树下宰平谁似玉。茂陵长说泣秋风,王母惜传双......
  • 园中梨花唯开一枝
    栏外见春迟,朝来雪一枝。不知初发处,误道已残时。...
  • 姑苏杂咏 真娘墓
    金钗葬小坟,杨柳寺前村。已断花间信,空归月下魂。山莺留曲韵,草露带啼痕。车马逢寒食,还来酹......
  • 和石昌言学士官舍十题·水红
    江天淡淡江水平,江岸有花红作穗。今日特向都城开,昼时只合衔鱼翠。...
  • 送刁景纯学士使北
    尝闻朔北寒尤甚,已见黄河可过车。驿骑駸駸持汉节,边风惨惨听胡笳。朝供酪粥冰生碗,夜卧氊庐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