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谒径山佛日杲禅师于虎丘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曾几
2025-07-19

谒径山佛日杲禅师于虎丘

宋代  曾几  

此老云相似,何天不往还。
打包龙井寺,持钵虎丘山。
一别经年事,相逢半日閒。
向来参底语,不堕有无间。

谒径山佛日杲禅师于虎丘作者简介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谒径山佛日杲禅师于虎丘翻译及注释

《谒径山佛日杲禅师于虎丘》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曾几。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这位老人说他很像佛陀,为什么不去天堂呢?
他离开龙井寺,带着钵,来到虎丘山。
相隔多年,我们相逢了半天的闲暇。
一直以来,他参悟的言语,没有落入有或无的境地。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老人,他自称与佛陀相似,却没有去天堂。他离开了龙井寺,带着钵,来到虎丘山。诗人与这位老人相隔多年后再次相逢,只有半天的闲暇。诗人称赞了这位老人的智慧,他的言语不受局限,没有陷入对有或无的思考之中。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一位自称相似佛陀的老人,表达了对智慧和超越对立观念的赞赏。诗人通过描述老人离开寺庙、来到虎丘山,表达了追求真理和智慧的意愿。相隔多年后的再次相逢,让诗人感到欣慰,同时也体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诗人称赞老人的言语,表示他的智慧超越了对有或无的二元思维,表达了对超越对立观念的认同。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智慧和超越对立观念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流转和相逢的喜悦。

谒径山佛日杲禅师于虎丘拼音读音参考

yè jìng shān fú rì gǎo chán shī yú hǔ qiū
谒径山佛日杲禅师于虎丘

cǐ lǎo yún xiāng sì, hé tiān bù wǎng huán.
此老云相似,何天不往还。
dǎ bāo lóng jǐng sì, chí bō hǔ qiū shān.
打包龙井寺,持钵虎丘山。
yī bié jīng nián shì, xiāng féng bàn rì xián.
一别经年事,相逢半日閒。
xiàng lái cān dǐ yǔ, bù duò yǒu wú jiàn.
向来参底语,不堕有无间。


相关内容11:

滕昌佑芙蓉

吴傅朋出游丝书求诗

中秋月

海棠洞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王昭君
    极目胡沙满,伤心汉月圆。一生埋没恨,长入四条弦。...
  • 题无热轩
    一溪乔木阴,六月火云冷。门外有行人,寒泉思汲井。...
  • 负暄
    炙背茅檐日,虽贫办不难。赵衰真可爱,范叔一何寒。虱暖无遗索,书明得细看。羲和有底急,薄暮更......
  • 晚雨
    萧瑟度横塘,霏微映缭墙。压低尘不动,洒急土生香。声入楸梧碎,清分枕簟凉。回头忽陈迹,詹角挂......
  • 送张郭二秀才赴举
    二子共齎刀,翩翩去意豪。负才皆万选,入守定双高。上道梅薰袖,还家草映袍。须知本鸿鹄,终不大......
  • 竹奴
    雾帐桃笙昼寝馀,此君那可一朝无。秋来冷落同班扇,岁晚温柔是锡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