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名句 >毕竟巧者有余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黄庭坚
2025-07-26

毕竟巧者有余

宋代  黄庭坚  

觅巧了不可,得拙从何来。
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
弄巧成拙,为蛇画足。
何况头上安头,屋下盖屋。
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毕竟巧者有余翻译及注释

《拙轩颂》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作品。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觅巧了不可,得拙从何来。
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
弄巧成拙,为蛇画足。
何况头上安头,屋下盖屋。
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反思。诗中以对比手法,探讨了巧与拙的关系,以及追求巧的人与接受拙的人的不同心态。

首先,诗中提到"觅巧了不可,得拙从何来",表明作者认为巧的追求是不可行的,而拙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这种观点可以理解为对人生的一种现实主义态度,认为追求完美和巧妙的境界是不切实际的。

接下来,诗中提到"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意味着通过打破既有的思维模式和常规,人们才能够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和更深刻的真理。这里的"狂子"可以理解为拥有不拘泥于常规的思维方式,敢于打破束缚的人。

然后,诗中用"弄巧成拙"和"为蛇画足"来形容追求巧的人的行为,意味着过于追求巧妙反而会适得其反,结果变得拙劣。与此相对应的是"何况头上安头,屋下盖屋",表明过度追求巧的人往往会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却忽视了拙的存在。

最后,诗中总结道"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意味着巧妙的人往往已经足够,而拙劣的人则不够。这里的"巧者"可以理解为那些具有才智和技巧的人,而"拙者"则是指那些缺乏巧思和技巧的人。作者通过这一结论,表达了对人生态度的思考,认为追求巧并不是关键,拙的存在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黄庭坚的《拙轩颂》通过对巧与拙的对比,体现了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反思,表达了追求巧与接受拙的不同心态,以及追求过度巧的局限性。这首诗词在表达深刻的哲理思考的同时,也展示了作者独特的文学才华。

毕竟巧者有余拼音读音参考

zhuō xuān sòng
拙轩颂

mì qiǎo liǎo bù kě, dé zhuō cóng hé lái.
觅巧了不可,得拙从何来。
dǎ pò shā pén yī wèn, kuáng zi yīn cǐ yǎn kāi.
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
nòng qiǎo chéng zhuō, wéi shé huà zú.
弄巧成拙,为蛇画足。
hé kuàng tóu shàng ān tóu, wū xià gài wū.
何况头上安头,屋下盖屋。
bì jìng qiǎo zhě yǒu yú, zhuō zhě bù zú.
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相关内容11:

暂时扶起藉糟人

茗椀难加酒椀醇

灵府清寒要作诗

老翁更把春风椀

醉乡安稳更何之


相关热词搜索:毕竟巧者有余
热文观察...
  • 屋下盖屋
    觅巧了不可,得拙从何来。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弄巧成拙,为蛇画足。何况头上安头,屋下......
  • 拙者不足
    觅巧了不可,得拙从何来。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弄巧成拙,为蛇画足。何况头上安头,屋下......
  • 堂堂心在鬓雕零
    赤壁归来入紫清,堂堂心在鬓雕零。江沙踏破青鞋底,却结丝絇侍禁庭。...
  • 何况头上安头
    觅巧了不可,得拙从何来。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弄巧成拙,为蛇画足。何况头上安头,屋下......
  • 为蛇画足
    觅巧了不可,得拙从何来。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弄巧成拙,为蛇画足。何况头上安头,屋下......
  • 弄巧成拙
    觅巧了不可,得拙从何来。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弄巧成拙,为蛇画足。何况头上安头,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