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萧寺偃松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顾况
2025-09-06

萧寺偃松

唐代  顾况  

凄凄百卉病,亭亭双松迥。
直上古寺深,横拂秋殿冷。
轻响入龟目,片阴栖鹤顶。
山中多好树,可怜无比并。

萧寺偃松作者简介

顾况(约727—约815)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苏州海盐横山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

萧寺偃松翻译及注释

《萧寺偃松》是唐代诗人顾况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凄惨淡的景色:百草凋谢,两棵独立的松树高耸入云,直插古刹深处,从寺庙射出古殿的一片阴影。

诗中的“凄凄百卉病”形容了景象的凄清,花草的凋谢,犹如人们徘徊在生命的尽头,快速的消磨着。而“亭亭双松迥”则描绘了两棵挺拔的松树,高大而孤独地矗立在空旷的山间。

松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具有坚韧、刚烈、不屈不挠的品质。这两棵松树直插古寺深处,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对宗教信仰的坚持。它们矗立在秋殿上方,横拂出一片深沉的阴影,给人一种冷寂的感觉。

诗中还有“轻响入龟目,片阴栖鹤顶”的描绘。龟目指的是寺庙的门扇,而“轻响”则是松树的枝叶被风吹动的声音。松树的阴影也是鹤的栖息之地。这些细节描写增添了诗中的意境,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古刹深山、清凉幽静的环境中。

最后两句“山中多好树,可怜无比并”表达了诗人对山中众多树木的怜惜之情,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环境中异军特起的松树的崇拜和喜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中的松树、寺庙和阴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无常和对坚持信仰的向往。诗中运用了凄凉的描写手法,展现出一种深沉、幽静的美感,使人们沉思在这片宁静而寂寞的山林之中。

萧寺偃松拼音读音参考

xiāo sì yǎn sōng
萧寺偃松

qī qī bǎi huì bìng, tíng tíng shuāng sōng jiǒng.
凄凄百卉病,亭亭双松迥。
zhí shàng gǔ sì shēn, héng fú qiū diàn lěng.
直上古寺深,横拂秋殿冷。
qīng xiǎng rù guī mù, piàn yīn qī hè dǐng.
轻响入龟目,片阴栖鹤顶。
shān zhōng duō hǎo shù, kě lián wú bǐ bìng.
山中多好树,可怜无比并。


相关内容11:

别公安贾明府

岐阳客舍呈张明府

望简寂观

赠宜阳张使君

成都送严十五之江东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送郭正字归郢上
    济江篇已出,书府俸犹贫。积雪商山道,全家楚塞人。大堤逢落日,广汉望通津。却别渔潭下,惊鸥那......
  • 立春日宴高陵任明府宅
    春灰今变候,密雪又霏霏。坐客同心满,流年此会稀。风成空处乱,素积夜来飞。且共衔杯酒,陶潜不......
  • 进秋隼
    岂悟因罗者,迎霜献紫微。夕阳分素臆,秋色上花衣。举翅云天近,回眸燕雀稀。应随明主意,百中有......
  • 杜秀才画立走水牛歌
    昆仑儿,骑白象,时时锁著师子项。奚奴跨马不搭鞍,立走水牛惊汉官。江村小儿好夸骋,脚踏牛头上......
  • 在滁苦雨归桃花崦伤亲友略尽
    废弃忝残生,后来亦先夭。诗人感风雨,长夜何时晓。去国宦情无,近乡归梦少。庇身绝中授,甘静忘......
  • 玉台体题湖上亭
    湖入县西边,湖头胜事偏。绿竿初长笋,红颗未开莲。蔽日高高树,迎人小小船。清风长入坐,夏月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