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赴无锡别灵一上人(一作刘长卿诗,一作皇甫冉诗)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郎士元
2025-07-19

赴无锡别灵一上人(一作刘长卿诗,一作皇甫冉诗)

唐代  郎士元  

高僧本姓竺,开士旧名林。
一入春山里,千峰不可寻。
新年芳草遍,度日白云深。
欲问微官去,悬知讶此心。

赴无锡别灵一上人(一作刘长卿诗,一作皇甫冉诗)作者简介

郎士元 唐代诗人。字君胄。中山(今河北定县)人。生卒年不详。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 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

赴无锡别灵一上人(一作刘长卿诗,一作皇甫冉诗)翻译及注释

《赴无锡别灵一上人》(一作刘长卿诗,一作皇甫冉诗)

竺,非无净名,林并有故地。
曾登春岭底,千仞不可辨。
新岁芳草遍,日过白云深。
欲问去官事,堪愁此心甚。

译文:
高僧原姓竺,开士本姓林。
曾经进入春山,千山峻峭难辨。
新的一年,芳草满地,白云深处。
想要问及离开官职之事,可惜心中忧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高僧,原姓竺,后改名林,从唐长安出发前往无锡,在春山中漫步。诗歌通过描绘春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高僧灵一上人的仰慕之情。诗人以“曾登春岭底,千仞不可辨”来形容春山的雄伟和险峻,突出了高僧的卓越身姿。接着,诗人运用“新岁芳草遍,日过白云深”来描绘春山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新年的美好祝福。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灵一上人离开官职的疑问和忧愁。

整首诗以恢弘壮丽的语言描绘了春山的景色,展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通过对高僧灵一上人的赞美与思索,诗人传达了对高尚人物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表露了自己对世俗官职的疑虑和追求超脱的渴望。诗情雄奇,意境深远,给人一种豪放洒脱的感觉。

赴无锡别灵一上人(一作刘长卿诗,一作皇甫冉诗)拼音读音参考

fù wú xī bié líng yī shàng rén yī zuò liú zhǎng qīng shī, yī zuò huáng fǔ rǎn shī
赴无锡别灵一上人(一作刘长卿诗,一作皇甫冉诗)

gāo sēng běn xìng zhú, kāi shì jiù míng lín.
高僧本姓竺,开士旧名林。
yī rù chūn shān lǐ, qiān fēng bù kě xún.
一入春山里,千峰不可寻。
xīn nián fāng cǎo biàn, dù rì bái yún shēn.
新年芳草遍,度日白云深。
yù wèn wēi guān qù, xuán zhī yà cǐ xīn.
欲问微官去,悬知讶此心。


相关内容11:

赋得绵绵思远道,送岑判官入岭

舟中

奉贺阳城郡王太夫人恩命加邓国太夫人

寄郢州郎士元使君

泊松滋江亭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秋日道中
    齐鲁西风草树秋,川原高下过东州。道边白鹤来华表,陌上苍麟卧古丘。九曲半应非禹迹,三山何处是......
  • 赴无锡寄别灵一净虚二上人云门所居(刘长卿、郎士元)
    高僧本姓竺,开士旧名林。一入春山里,千峰不可寻。新年芳草遍,终日白云深。欲徇微官去,悬知讶......
  • 登石城戍望海寄诸暨严少府
    平明登古戍,徙倚待寒潮。江海方回合,云林自寂寥。讵能知远近,徒见荡烟霄。即此沧洲路,嗟君久......
  • 华亭夜宴庾侍御宅(一作张继诗)
    世故他年别,心期此夜同。千峰孤烛外,片雨一更中。酒客逢山简,诗人得谢公。自怜驱匹马,拂曙向......
  • 留题宁川香盖寺壁
    爱远登高尘眼开,为怜萧寺上经台。山川谁识龙蛇蛰,天地自迎风雨来。柳放寒条秋已老,雁摇孤翼暮......
  • 潓阳亭作
    问吾常宴息,泉上何处好。独有潓阳亭,令人可终老。前轩临潓泉,凭几漱清流。外物自相扰,渊渊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