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送千之侄西归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辙
2025-07-19

送千之侄西归

宋代  苏辙  

京洛东游岁月深,相逢初喜解微吟,梦中助我生池草,别后同谁饮竹林。
文字承家怜女在,风流似舅慰人心。
便将格律传诸弟,王谢诸人无古今。

送千之侄西归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送千之侄西归翻译及注释

《送千之侄西归》

京洛东游岁月深,
相逢初喜解微吟,
梦中助我生池草,
别后同谁饮竹林。
文字承家怜女在,
风流似舅慰人心。
便将格律传诸弟,
王谢诸人无古今。

中文译文:
很久以前,我在京城和洛阳游历,时光已经过去很久了。
初次相见时,你对我的微弱吟咏感到开心,
在我的梦中,你帮助我生长了池塘边的草,
分开后,我不知与谁一同在竹林中畅饮。
我的文字传承了家族的关爱女儿的情怀,
你的风流举止令人感到像舅舅一样的安慰。
我将这些格律传授给我的弟弟们,
这是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都没有的王谢之礼。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文学传承的重视。

诗人回忆起自己在京城和洛阳的游历,描述了和千之侄初次相见时的喜悦,感叹了时光的流逝。在诗人的梦中,千之侄帮助他生长了池塘边的草,这里可能是借景抒发对千之侄情谊的深厚。分别后,诗人思念千之侄,不知他去了哪里,在竹林中与谁共饮。这种无法预知未来的别离给诗人带来了一丝忧伤和惆怅。

诗人提到自己的文字传承了家族对女儿的关爱,这可能是指他的作品中表达了对女性的关怀和尊重。他称赞千之侄的风流举止,认为他的行为举止给人们带来了舅舅般的慰藉和安慰。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将自己的格律传授给弟弟们,认为这种传承是对王谢之礼的继承。王谢指的是古代的文学家、诗人,这里表示苏辙的格律传承在文学史上无与伦比,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没有人能与之相媲美。

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辙对亲情的思念和对文学传承的重视,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千之侄的敬爱和对自己作品的自豪。通过描绘感情和引用历史典故,诗人传递了对家族传统和文学价值的呼唤和弘扬。

送千之侄西归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qiān zhī zhí xī guī
送千之侄西归

jīng luò dōng yóu suì yuè shēn, xiāng féng chū xǐ jiě wēi yín, mèng zhōng zhù wǒ shēng chí cǎo, bié hòu tóng shuí yǐn zhú lín.
京洛东游岁月深,相逢初喜解微吟,梦中助我生池草,别后同谁饮竹林。
wén zì chéng jiā lián nǚ zài, fēng liú shì jiù wèi rén xīn.
文字承家怜女在,风流似舅慰人心。
biàn jiāng gé lǜ chuán zhū dì, wáng xiè zhū rén wú gǔ jīn.
便将格律传诸弟,王谢诸人无古今。


相关内容11:

次韵子瞻新城道中

次韵子瞻有美堂夜归

和毛君州宅八咏 磨剑池

次韵子瞻与安节夜坐三首

次韵孔武仲到官后见寄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二惠州
    孤城千室闭重闉,苍莽平川绝四邻。汉使尘来空极目,沙场雪重欲无春。羞归应有李都尉,念旧可怜徐......
  • 同陈述古舍人观芍药
    蔼蔼堂西十亩园,晚凉迎步绿阴繁。共惊春去已多日,争看花开最后番。未许狂风催烂熳,故将青幄强......
  • 舟中风雪五绝
    浊醪粗饭不成欢,白浪飞花雪作团。窗外时来一双鸭,沉浮笑我不禁寒。...
  • 和顿主簿起见赠二首
    声病消磨只古文,诸儒经术斗纷纭。不知旧学都无用,犹把新书强欲分。老病心情愁见敌,少年词气动......
  • 筠州州宅双莲
    录盖红房共一池,一双游女巧追随。镜中比并新壮後,风际携扶欲舞时。露蕊暗开香自倍,霜蓬渐老折......
  • 次韵刘贡父登黄楼怀子瞻二首
    青山开四面,白水绕三禺。野阔时闻籁,人闲旧据梧。画船留上客,遗迹问田夫。事少日常饮,才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