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啸台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李廌
2025-07-23

啸台

宋代  李廌  

何当共巾履,一笑破群忧。
我登步兵台,缅怀昔来游。
英声入万壑,奇气盘九幽。
转盼迹已陈,况今仍千秋。
鸾凤吟苏门,奚用愧彼俦。
堪笑刘越石,幸胜功遂收。
登高君能赋,乃是子安流。
作诗已可人,洗我万古忧。

啸台作者简介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啸台翻译及注释

《啸台》是宋代诗人李廌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自己登上步兵台的情景,表达了对过去往事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展望。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何时能与众人一起穿着巾履,一笑击破所有的忧愁呢?我登上步兵台,缅怀往昔的游历。英勇的歌声传入深山峻岭,奇异的气息弥漫在幽深的九幽之地。回首过去的足迹已然显现,更何况现在的我仍然活跃在这千秋之中。鸾凤在苏门中吟唱,有何用以自愧于那些同伴呢?刘邦、越王勾践等人可笑,因为他们幸运地取得了胜利和功业的收获。登上高山,只有你才能赋予崇高的诗篇,你就是当代的子安流传下来的文人。创作诗歌已经能够让我忘却万古的忧愁。

这首诗以自我描述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作者登上步兵台,回顾过去的游历,感慨万千。他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悠远的历史传承,以及对英雄人物的赞颂和对自身的自豪。通过对比自己与历史上的伟人,如刘邦和越王勾践,作者表达了对他们成功的嘲笑和对自己创作诗歌的自信。最后,他希望通过诗歌创作来洗涤自己的忧愁,抚慰内心。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壮丽的景色和历史传承,并通过对比和对话的方式展示了作者的思考和情感。通过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作者表达了对自身价值和存在意义的探索,同时展现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蕴深远,通过对个体经历和历史背景的结合,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时代的独特理解。

啸台拼音读音参考

xiào tái
啸台

hé dāng gòng jīn lǚ, yī xiào pò qún yōu.
何当共巾履,一笑破群忧。
wǒ dēng bù bīng tái, miǎn huái xī lái yóu.
我登步兵台,缅怀昔来游。
yīng shēng rù wàn hè, qí qì pán jiǔ yōu.
英声入万壑,奇气盘九幽。
zhuǎn pàn jī yǐ chén, kuàng jīn réng qiān qiū.
转盼迹已陈,况今仍千秋。
luán fèng yín sū mén, xī yòng kuì bǐ chóu.
鸾凤吟苏门,奚用愧彼俦。
kān xiào liú yuè shí, xìng shèng gōng suì shōu.
堪笑刘越石,幸胜功遂收。
dēng gāo jūn néng fù, nǎi shì zǐ ān liú.
登高君能赋,乃是子安流。
zuò shī yǐ kě rén, xǐ wǒ wàn gǔ yōu.
作诗已可人,洗我万古忧。


相关内容11:

和郑十三东斋言事二首

鸣琴泉

又九月十四日登秋风阁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

颜市阻风二首

百叶梅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崔先生所守甚高其为人表里澹泊然其文晔如有
    别久相思今见君,近诗盈轴语弥新。雄妍不用近时律,温厚初还上世淳。少与多仇身踽踽,乐天知命志......
  • 题王摩诘曲江春游图
    咸雍山河互王霸,泾渭为隍城堑华。曲江台沼备豫游,秪与画师供入画。长安城西山万重,昆明烟浪绕......
  • 从德麟自中卢游灵记事
    裂崖泉射便成溪,溪畔虚岩匹练垂。玉溅珠跳千仞底,阴阴众木媚清池。...
  • 谢王生赠弓矢
    将军材气旧无双,老矣犹思强挽强。金厩愿乘千里马,玉关归奉万年觞。受降城下沙场雪,无定河边木......
  • 赵岩
    一市万人聚,四冲千里遥。胡然不作邑,兼自可成桥。群盗去无迹,诸家压不骄。由来天下事,浮议易......
  • 送杭州使君苏内相先生某用先生旧诗方丈仙人
    纷纷竞干禄,汩汩第谋身。先生独任重,忧道仍忧民。精诚贯白日,孤忠横北辰。求之千载上,古亦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