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曹溪道中呈何公显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李弥逊
2025-09-07

曹溪道中呈何公显

宋代  李弥逊  

笋舆访古出秋原,山网重重护石田。
水接桃花源上路,人行巫女峡中天。
要令陶冶夸盘谷,何必丹青貌辋川。
寄语能诗何不部,笔端应许见云烟。

曹溪道中呈何公显作者简介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曹溪道中呈何公显翻译及注释

诗词:《曹溪道中呈何公显》
朝代:宋代
作者:李弥逊

译文:
笋舆访古出秋原,
山网重重护石田。
水接桃花源上路,
人行巫女峡中天。
要令陶冶夸盘谷,
何必丹青貌辋川。
寄语能诗何不部,
笔端应许见云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弥逊创作的作品,《曹溪道中呈何公显》。诗人以曹溪道为背景,向何公显致敬,并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期望。

诗的开头描述了诗人乘舆车游历曹溪道,寻访古迹,感受秋原的景色。"笋舆访古出秋原"描绘了诗人在秋原之中驾着笋舆寻访古迹的情景,展现了对历史文化的向往。

接着,诗人运用"山网重重护石田"的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山脉如网般重重地保护着石田,暗示了艰难困苦的劳动和耕作,也暗示了人们对土地的珍视和呵护。

接下来的两句"水接桃花源上路,人行巫女峡中天"描绘了水流与桃花源相连,人们行走在巫女峡的天空之下。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美好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与自然的融合感。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要令陶冶夸盘谷,何必丹青貌辋川"。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陶瓷艺术和自然景色的偏爱。"陶冶夸盘谷"意味着欣赏陶瓷的美感,"丹青貌辋川"则指的是画笔所描绘的景色。诗人认为,要陶冶情操并夸赞大自然的美丽,无需依赖于陶瓷和绘画,而是应该通过诗歌来表达。

最后两句"寄语能诗何不部,笔端应许见云烟"是诗人对自己的寄语。他寄望于有才华的诗人们能够广泛创作诗歌,用笔端描绘出如云烟般的美景,表达内心的感受。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婉转的语言表达了对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和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向往。通过描绘和隐喻,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以及对诗歌创作的渴望。这首诗既富有意境,又流露出深厚的人文情感,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

曹溪道中呈何公显拼音读音参考

cáo xī dào zhōng chéng hé gōng xiǎn
曹溪道中呈何公显

sǔn yú fǎng gǔ chū qiū yuán, shān wǎng chóng chóng hù shí tián.
笋舆访古出秋原,山网重重护石田。
shuǐ jiē táo huā yuán shàng lù, rén xíng wū nǚ xiá zhōng tiān.
水接桃花源上路,人行巫女峡中天。
yào lìng táo yě kuā pán gǔ, hé bì dān qīng mào wǎng chuān.
要令陶冶夸盘谷,何必丹青貌辋川。
jì yǔ néng shī hé bù bù, bǐ duān yīng xǔ jiàn yún yān.
寄语能诗何不部,笔端应许见云烟。


相关内容11:

池上对月

得仙亭

游梅坡席上杂酬

次韵王才元少地少师招游东山客有不至得遂已

和李相园亭二首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新成茅庐独宿西山
    暮上宁容燕作巢,土阶竹屋近诛茅。深行乐地思招队,早悟危机欲绝交。溪响隔溪来枕面,月光先月到......
  • 春日同游梅花坡韵赋诗坡字
    春江晓鼓收更鼍,笋舆催上西城坡。嵩阳散人蓝田吏,紫髯参军三语罗。机云兄弟更奇绝,杖藜杂沓行......
  • 知郡韩公挽诗二首
    夫君抱清节,独秀不求知。晋鄙多薰德,阌乡早出奇。功名天靳惜,正直自扶持。赖有仁风在,朱轓两......
  • 蔡子应郎中挽诗二首
    三生曾结在家因,半世相从渐老身。曲几团蒲分夜静,斜风细字寄情亲。伯牛命矣元非病,桑户嗟来已......
  • 寄题向伯恭侍郎企疏堂
    太冲扶策招隐士,德璋移文谢逋客。欲分胜地高世流,未辨贤愚相什百。芗林居士人中珍,胸中不点元......
  • 清平乐
    推愁何计。车下忘乘坠。 日上南枝春有意。已讶红酥如缀。 儿童缓整余杯。芒鞋午夜重来。 素面应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