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屈祠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汪遵
2025-07-24

屈祠

唐代  汪遵  

不肯迂回入醉乡,乍吞忠梗没沧浪。
至今祠畔猿啼月,了了犹疑恨楚王。

屈祠作者简介

(全唐诗云:一作王遵)(约公元八七七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宣州泾县人(唐诗纪事作宣城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初为小吏。家贫,借人书,昼夜苦读。工为绝诗。与许棠同乡。棠在京师,偶送客至灞、浐间,忽遇遵于途,行李索然。询其因何事来京,遵答以来就贡。棠怒斥之曰:“小吏不忖,而欲与棠同研席乎”?甚侮慢之。咸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擢进士第。后五年,棠始亦及第。遵诗有集《唐才子传》传世。他的诗绝大部分是怀古诗,有的是对历史上卓越人物的歌颂;有的是借历史人物的遭遇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绪;有的是歌颂历史上的兴亡故事来警告当时的统治者;有的直接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这些诗都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寄托了对现实生活的深沉感慨。

屈祠翻译及注释

《屈祠》是唐代汪遵创作的一首诗词,描写了楚国著名忠臣屈原的境况和其与楚王的恩怨争议。

诗词的中文译文为:
不肯绕道进入醉乡,
突然吞下了心中的愤懑。
至今在祠堂的旁边,猿猴在月光下啼叫,
清晰地表达着对楚王的怨恨。

诗词通过描绘祠堂的情景,表达了屈原忠诚的品质和对楚王的怨恨。首先,诗中提到屈原“不肯迂回入醉乡”,指的是屈原不愿意沉溺于享乐的生活,而是被忠诚的情感所驱使。然后,诗句“乍吞忠梗没沧浪”,描述了屈原暗中消化自己内心的愤懑和愤怒,没有将之公之于众。接着,诗句提到“祠畔猿啼月”,猿猴在祠堂旁边啼叫,寓意屈原忠臣的形象犹如猿猴,永远表达着对楚王的怨恨。最后,诗句“了了犹疑恨楚王”,表达了屈原对楚王的怨恨没有消散,依然存在且无法释怀。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忠诚于国家和民族的情感,同时也展示了屈原作为忠臣的坚定和对楚王的不满。通过描绘祠堂和猿猴的情景,诗中蕴含了浓厚的民族情感和对英烈的敬仰之情。该诗在唐代被广泛传诵,成为人们对屈原忠诚精神的赞美和缅怀。

屈祠拼音读音参考

qū cí
屈祠

bù kěn yū huí rù zuì xiāng, zhà tūn zhōng gěng méi cāng láng.
不肯迂回入醉乡,乍吞忠梗没沧浪。
zhì jīn cí pàn yuán tí yuè, liǎo liǎo yóu yí hèn chǔ wáng.
至今祠畔猿啼月,了了犹疑恨楚王。


相关内容11:

乐游原春望

秦后作

送殷侍御赴同州

诗品二十四则·飘逸

村夜二篇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五歌·食鱼
    江南春旱鱼无泽,岁晏未曾腥鼎鬲。今朝有客卖鲈鲂,手提见我长于尺。呼儿舂取红莲米,轻重相当加......
  • 春宫词
    风和气淑宫殿春,感阳体解思君恩。眼光滴滴心振振,重瞳不转忧生民。女当为妾男当臣,男力百岁在......
  • 宿村家亭子(一作宿杜司空东亭,或题杜司户亭子)
    床头枕是溪中石,井底泉通竹下池。宿客未眠过夜半,独闻山雨到来时。...
  • 喜鹊
    弃膻在庭际,双鹊来摇尾。欲啄怕人惊,喜语晴光里。何况佞幸人,微禽解如此。...
  • 酬刘书记一二知己见寄
    见说金台客,相逢只论诗。坐来残暑退,吟许野僧知。自喜幽栖僻,唯惭道义亏。身闲偏好古,句冷不......
  • 望不来
    见花忆郎面,常愿花色新。为郎容貌好,难有相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