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越女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汪遵
2025-07-21

越女

唐代  汪遵  

玉貌何曾为浣沙,只图勾践献夫差。
苏台日夜唯歌舞,不觉干戈犯翠华。

越女作者简介

(全唐诗云:一作王遵)(约公元八七七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宣州泾县人(唐诗纪事作宣城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初为小吏。家贫,借人书,昼夜苦读。工为绝诗。与许棠同乡。棠在京师,偶送客至灞、浐间,忽遇遵于途,行李索然。询其因何事来京,遵答以来就贡。棠怒斥之曰:“小吏不忖,而欲与棠同研席乎”?甚侮慢之。咸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擢进士第。后五年,棠始亦及第。遵诗有集《唐才子传》传世。他的诗绝大部分是怀古诗,有的是对历史上卓越人物的歌颂;有的是借历史人物的遭遇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绪;有的是歌颂历史上的兴亡故事来警告当时的统治者;有的直接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这些诗都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寄托了对现实生活的深沉感慨。

越女翻译及注释

《越女》是唐代汪遵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写了越女的美貌和她对丈夫的忠诚,同时也表达了战争给她们带来的痛苦和不幸。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可以为:“玉貌何曾为浣沙,只图勾践献夫差。苏台日夜唯歌舞,不觉干戈犯翠华。”

诗意上,前两句“玉貌何曾为浣沙,只图勾践献夫差”表达了越女美貌的珍贵和她们为了勾践献给夫差而委身的决心。这里的“浣沙”指的是洗衣服的地方,表示越女的美貌超越了平凡的日常事务。后两句“苏台日夜唯歌舞,不觉干戈犯翠华”则描绘了她们在战乱中娱乐自己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领土的侵犯和绿华被征服的悲剧。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越女的美貌和她们的忠诚,展示了她们在战乱时期的痛苦和不幸。她们为了国家和丈夫献身,却只能在歌舞中逃避战争的痛苦,最终被敌人征服。这首诗词通过越女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反思和对越女的敬意。同时,也传达了对战争的痛苦和对和平的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精巧的语言描绘了越女的美丽和她们在战乱中的命运。从越女的形象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战争的深思和对和平的向往。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同时,也展示了唐代社会中妇女地位的复杂和悲剧。

越女拼音读音参考

yuè nǚ
越女

yù mào hé zēng wèi huàn shā, zhǐ tú gōu jiàn xiàn fū chāi.
玉貌何曾为浣沙,只图勾践献夫差。
sū tái rì yè wéi gē wǔ, bù jué gān gē fàn cuì huá.
苏台日夜唯歌舞,不觉干戈犯翠华。


相关内容11:

五原书事

出关

赋得郎官上应列宿

送客东归

报何泽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赠王道士
    日日市朝路,何时无苦辛。不随丹灶客,终作白头人。浮世度千载,桃源方一春。归来华表上,应笑北......
  • 题卢州郡斋
    九衢尘里一书生,多达逢时拥旆旌。醉里眼开金使字,紫旂风动耀天明。...
  • 句
    惟有高州是当家。(《玉泉子》云:湘从兄中书舍人湜与路相岩亲善,而湘厚刘相瞻,岩既逐瞻,除不......
  • 过百牢关贻舟中者
    蜀国少平地,方思京洛间。远为千里客,来度百牢关。帆影清江水,铃声碧草山。不因名与利,尔我各......
  • 题青山馆(即谢公旧居)
    境概殊诸处,依然是谢家。遗文齐日月,旧井照烟霞。水隔平芜远,山横度鸟斜。无人能此隐,来往谩......
  • 早春残雪
    霁日雕琼彩,幽庭减夜寒。梅飘馀片积,日堕晚光残。零落偏依桂,霏微不掩兰。阴林披雾縠,小沼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