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名句 >亭亭千丈荫南山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安石
2025-07-28

亭亭千丈荫南山

宋代  王安石  

龙甲虬髯不可攀,亭亭千丈荫南山
应嗟无地逃斤斧,岂愿争明爝火间。

亭亭千丈荫南山翻译及注释

《道旁大松人取以为明》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龙甲虬髯不可攀,
亭亭千丈荫南山。
应嗟无地逃斤斧,
岂愿争明爝火间。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棵高大的松树,它高耸入云,形如龙甲,长有蓬勃的胡须,让人无法攀爬。它挺拔亭亭,高达千丈,给南山带来了浓厚的阴凉。诗人感叹这棵松树无处可逃避砍伐的命运,他不愿意在明亮的火光之间争斗。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棵高大的松树,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权力斗争的反思。

首先,诗人以松树为喻,形容其高大挺拔,宛如龙甲,胡须纷飞。这种形象描绘了松树的威严和无可侵犯的态势,展示了大自然的力量和壮观。通过这种对自然界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其次,诗人用"亭亭千丈荫南山"来形容松树的高大,意味着它给南山带来了巨大的阴凉和遮蔽。这里的南山可以视为世俗的权力和争斗之地,而松树则是对这种斗争的反思。诗人暗示,与其在权力斗争中争夺光鲜和名利,不如选择像松树一样高洁、崇高而无可攀附。

最后,诗人用"应嗟无地逃斤斧"和"岂愿争明爝火间"来表达对松树命运的叹息和拒绝。诗人认为,松树无法逃避被砍伐的命运,而他自己也不愿意卷入权力斗争的明争暗斗之中。这种态度显示了诗人对权力斗争的淡漠和对清净高洁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高大的松树,表达了对自然界的赞美和对权力斗争的反思。诗人以松树高耸入云、不可攀爬的形象,表达了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通过把松树与南山的阴凉相连,暗示了对权力斗争的拒绝和对清净高洁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词既展示了松树的壮丽和威严,又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疏离和追求内心宁静的态度。

亭亭千丈荫南山拼音读音参考

dào páng dà sōng rén qǔ yǐ wéi míng
道旁大松人取以为明

lóng jiǎ qiú rán bù kě pān, tíng tíng qiān zhàng yīn nán shān.
龙甲虬髯不可攀,亭亭千丈荫南山。
yīng jiē wú dì táo jīn fǔ, qǐ yuàn zhēng míng jué huǒ jiān.
应嗟无地逃斤斧,岂愿争明爝火间。


相关内容11:

青秧漫漫出初齐

昼眠今日对纷披

夜直去年看蓓蕾

空绕扶疏绿玉枝

江湖归不及花时


相关热词搜索:亭亭千丈荫南山
热文观察...
  • 应嗟无地逃斤斧
    龙甲虬髯不可攀,亭亭千丈荫南山。应嗟无地逃斤斧,岂愿争明爝火间。...
  • 岂愿争明爝火间
    龙甲虬髯不可攀,亭亭千丈荫南山。应嗟无地逃斤斧,岂愿争明爝火间。...
  • 锢党纷纷果是非
    锢党纷纷果是非,当时高士见精微。可怜窦武陈蕃辈,欲与天争汉鼎归。...
  • 龙甲虬髯不可攀
    龙甲虬髯不可攀,亭亭千丈荫南山。应嗟无地逃斤斧,岂愿争明爝火间。...
  • 今为红药主人翁
    知公尚忆洛城中,醉里穿花满袖风。花亦有知还有恨,今为红药主人翁。...
  • 花亦有知还有恨
    知公尚忆洛城中,醉里穿花满袖风。花亦有知还有恨,今为红药主人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