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朱亥墓?俗谓屠儿原?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轼
2025-07-24

朱亥墓?俗谓屠儿原?

宋代  苏轼  

昔日朱公子,雄豪不可追。
今来游故国,大冢屈称儿。
平日轻公相,千金弃若遗。
梁人不好事,名字寄当时。
鲁史盗齐豹,求名谁复知。
慎无怨世俗,犹不遭仲尼。

朱亥墓?俗谓屠儿原?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朱亥墓?俗谓屠儿原?翻译及注释

诗词:《朱亥墓?俗谓屠儿原?》

昔日朱公子,雄豪不可追。
今来游故国,大冢屈称儿。
平日轻公相,千金弃若遗。
梁人不好事,名字寄当时。
鲁史盗齐豹,求名谁复知。
慎无怨世俗,犹不遭仲尼。

中文译文:
昔日的朱公子,英勇豪杰已难追寻。
如今来到故国游览,伟大的坟墓却被称为屠儿原。
平日里轻视公务,千金弃如废物。
梁地的人们不喜好好事,我的名字寄寓在那个时代。
鲁史偷走了齐国的豹子,追求名利的人又有谁知晓。
要谨慎不要怨恨世俗,即使如此也不会遭遇像仲尼那样的困境。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代写的一首诗,以朱亥墓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思考。

诗的开头,朱亥墓是指朱熹的坟墓,朱熹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和文学家。"昔日朱公子,雄豪不可追"表达了作者对朱熹昔日的辉煌风采的怀念之情。

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来到故国游览时,朱熹的大冢却被称为"屠儿原",这是一种讽刺。屠儿原是指被视为低贱的屠夫的坟地,这里用来比喻对朱熹的轻蔑和不尊重。这一描写暗示了现实社会对知识分子和文化传统的漠视和忽视。

诗的下半部分,作者表达了对于自己在现实社会中地位的无奈和不满。"平日轻公相,千金弃若遗"揭示了社会对于公务和知识的轻视和忽略,即使是重要的事情也被轻视。"梁人不好事,名字寄当时"则指作者的名字被寄托在那个时代,暗示了作者对于自己的价值和地位的思考。

接下来,作者提到了鲁史盗齐豹的故事,暗示了现实社会对于名利的追逐和不择手段的行为。"鲁史盗齐豹,求名谁复知"表达了对于名利追求者的疑问和质疑。

最后两句"慎无怨世俗,犹不遭仲尼"表明了作者的态度。他呼吁人们对于世俗要保持谨慎的态度,不要抱怨和怨恨,以免遭遇到像古代伟大思想家孔子(仲尼)一样的困境。

整首诗通过对朱熹的怀念和对现实社会的反思,揭示了作者对于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于价值观的思考。通过对这首诗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苏轼通过描写朱亥墓的称谓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表达了对过去辉煌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思考。诗中呼吁人们谨慎对待世俗,不要追逐名利而忽视价值观,以免陷入困境。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对于社会和人生的触动和思考,展现了苏轼作为一位文人思想家的视角和情感。

朱亥墓?俗谓屠儿原?拼音读音参考

zhū hài mù? sú wèi tú ér yuán?
朱亥墓?俗谓屠儿原?

xī rì zhū gōng zǐ, xióng háo bù kě zhuī.
昔日朱公子,雄豪不可追。
jīn lái yóu gù guó, dà zhǒng qū chēng ér.
今来游故国,大冢屈称儿。
píng rì qīng gōng xiāng, qiān jīn qì ruò yí.
平日轻公相,千金弃若遗。
liáng rén bù hǎo shì, míng zì jì dāng shí.
梁人不好事,名字寄当时。
lǔ shǐ dào qí bào, qiú míng shuí fù zhī.
鲁史盗齐豹,求名谁复知。
shèn wú yuàn shì sú, yóu bù zāo zhòng ní.
慎无怨世俗,犹不遭仲尼。


相关内容11:

月夜忆舍弟

柏家渡?此诗为沈辽作?

诗二句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二乐榭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赠山谷子?此诗当为陈师道作?
    黄童三尺世无双,笔头衮衮悬秋江。不忧老子难为父,平生崛强今心降。我来喜共阿戎语,应敌纵横如......
  • 聚星堂雪(并叙)
    元祐六年十一月一日,祷雨张龙公,得小雪,与客会饮聚星堂。忽忆欧阳文忠作守时,雪中约客赋诗,......
  • 金沙台
    雨後东风渐转和,扣门迁客一经过。王孙采地空珪璧,长者芳声动薜萝。正尔谪居怀北阙,聊同笑语说......
  • 木山(并叙)
    吾先君子尝蓄木山三峰,且为之记与诗。诗人梅二丈圣俞见而赋之,今三十年矣。而犹子千乘又得五峰......
  • 岐亭五首(并叙)
    元丰三年正月,余始谪黄州。至岐亭北二十五里山上,有白马青盖来迎者,则余故人陈慥季常也,为留......
  • 立春日小集呈李端叔
    白发已十载,青春无一堪。不惊新岁换,聊与故人谈。牛健民声喜,鸦娇雪意酣。霏微不到地,和暖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