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中岩十八咏·唤鱼潭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晁公溯
2025-09-07

中岩十八咏·唤鱼潭

宋代  晁公溯  

潭水清见底,老僧来唤鱼。
与渠同法食,持钵施斋余。

中岩十八咏·唤鱼潭翻译及注释

《中岩十八咏·唤鱼潭》是宋代晁公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唤鱼潭

潭水清见底,
老僧来唤鱼。
与渠同法食,
持钵施斋余。

中文译文:
清澈的潭水底可见,
一位老僧前来唤鱼。
与他一同法喜食用,
手持钵盂施予馈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一位老僧唤鱼的场景为主题,通过简洁的诗句展现了寺庙中清澈的潭水和老僧的行为。

首先,潭水清见底,形容潭水清澈透明,底部一览无余。这里的潭水象征清净、纯洁的心灵,给人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感觉。清澈的潭水也可以理解为智慧和洞察力,老僧借助这份清晰的视野来唤鱼,可以看作是在借喻老僧的智慧和慈悲。

老僧来唤鱼,表达了老僧的慈悲心和对众生的关怀。唤鱼可以理解为老僧以慈悲之心,帮助众生脱离苦海,引导他们走向解脱和幸福。唤鱼的行为也暗示了修行者应该有慈悲心、善良心,以及对众生的关怀和帮助。

与渠同法食,持钵施斋余,描述了老僧与众生共同修行的情景。渠指众生,法食表示法喜,意味着老僧和众生共同修行,共享法喜的果实。持钵施斋,则是表达了老僧施予众生斋食的行为,斋食在佛教中代表着克己奉公、舍己为人的精神,也是修行者的修行之一。余字表示多余、剩余,这里指的是老僧修行之余,仍然肯施予众生,展现了他慈悲为怀的境界。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刻画出了一位老僧的慈悲之心和为众生引导正道的善行。通过唤鱼的形象,诗人传达了修行者应该具备的慈悲心、善良心和奉献精神,以及对众生的关怀和帮助。这首诗体现了佛教文化中的慈悲主题,呼唤人们在修行道路上追求慈悲与善行的重要性。

中岩十八咏·唤鱼潭拼音读音参考

zhōng yán shí bā yǒng huàn yú tán
中岩十八咏·唤鱼潭

tán shuǐ qīng jiàn dǐ, lǎo sēng lái huàn yú.
潭水清见底,老僧来唤鱼。
yǔ qú tóng fǎ shí, chí bō shī zhāi yú.
与渠同法食,持钵施斋余。


相关内容11:

节往

乐温道中

中岩十八咏·风穴

别郭安道卢能甫

和傅侍郎至临漳感旧十咏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送陈尉后之园赏归二首
    岩邑崎岖俗最狞,君来谈笑自风生。平戎大策方微露,执讯奇功便立成。百里秋光瓜代及,九重春色笋......
  • 岁暮
    晴峡开寒祲,沧波逗远光。年华已衰谢,春意尚微茫。久污功曹掾,终惭谒者郎。南方诚瘴疠,经月或......
  • 恭州报恩长老宣公以四偈见别用韵为谢
    甑中炊火釜烹鲜,莫道巴儿不解禅。日日扣门来乞火。个中已有一灯传。...
  • 李仁甫将至郭下以诗迎之
    公馆可休会,良宵宜对床。肯污白云屦,来过碧澜堂。置馔同三饭,开筵累十觞。凉秋当泛菊,小住撷......
  • 四月一日舟中
    渺渺无风浪自平,顺流乘晓放舟行。汀苹不与春同老,池草能随梦复生。山色向人元不改,年华转景未......
  • 修竹二首
    修林出夏筍,戢戢如牛毛。宁亡口腹味,所冀逃炎熇。露节半含粉,风篁微解苞。清阴日夜长,会见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