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和仲文西湖野步至新堰二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梅尧臣
2025-10-06

和仲文西湖野步至新堰二首

宋代  梅尧臣  

西湖  

决决堰根水,层层湖上田。
寒鱼犹著底,白鹭已发前。
履惜春泥滑,衣从涩蔓牵。
偶来成野望,归兴自留连。

和仲文西湖野步至新堰二首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和仲文西湖野步至新堰二首翻译及注释

《和仲文西湖野步至新堰二首》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决决堰根水,层层湖上田。
寒鱼犹著底,白鹭已发前。
履惜春泥滑,衣从涩蔓牵。
偶来成野望,归兴自留连。

中文译文:
水坝决开湖水奔流,一片片田地层叠湖上。
寒冷的鱼儿还停留在底部,洁白的白鹭已经飞向前方。
行走时要小心春泥湿滑,衣服被粘住了蔓藤扯着。
偶然来到这里,成为一种野外的期盼,归去的心情却自然而然地停留。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西湖野步至新堰的景色和心情。诗中描述了水坝决开,湖水奔流的景象,以及层层叠叠的田地浮在湖面上,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诗中提到寒鱼还停留在湖底,白鹭已经飞向前方,这里通过对自然界中物种行为的描写,展示了季节的变化和生命的流转。寒冷的鱼儿仍然停留在湖底,而洁白的白鹭已经开始迁徙,这象征着冬天即将过去,春天的到来。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自己行走时小心春泥湿滑,衣服被蔓藤缠住。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作者在野外行走时的真实感受,增加了诗意的真实性和亲近感。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在这个偶然到来的地方,感受到了一种野外的期盼和归去的心情,欣然留连不愿离去。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细腻的自然景物和自身感受,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的赞美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展现了梅尧臣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安宁和自我价值的情感。

和仲文西湖野步至新堰二首拼音读音参考

hé zhòng wén xī hú yě bù zhì xīn yàn èr shǒu
和仲文西湖野步至新堰二首

jué jué yàn gēn shuǐ, céng céng hú shàng tián.
决决堰根水,层层湖上田。
hán yú yóu zhe dǐ, bái lù yǐ fā qián.
寒鱼犹著底,白鹭已发前。
lǚ xī chūn ní huá, yī cóng sè màn qiān.
履惜春泥滑,衣从涩蔓牵。
ǒu lái chéng yě wàng, guī xìng zì liú lián.
偶来成野望,归兴自留连。


相关内容11:

大水後城中坏庐舍千余作诗自咎

送范景仁学士归蜀焚黄

依韵和欧阳永叔秋怀拟孟郊体见寄二首

和韵三和戏示

雷太简遗蜀鞭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和刁太博新墅十题其七移竹
    远爱檀栾碧迳开,荷锄乘雨破秋苔。直须探作阮家趣,更向烟林缺处栽。...
  • 送杨叔恬应北京辟
    昔时见子宛丘下,丞相待子知子贤。子於文字实赡博,洛客谩估珠盈船。欲卖明月一寸魄,虽豪售以钱......
  • 拟陶潜止酒
    多病愿止酒,不止病不已。止之惧无欢,虽病未宜止。且欲止人事,事止不经耳。次诵止足言,行当止......
  • 送李审言殿丞归河阳
    大河冬合时,上可驰车马。子归从桥安,黄流在冰下。况命使於家,其美世为寡。是宜饬以行,慰此怀......
  • 送阆州驻泊荆供奉
    青天不可上,蜀道未尝行。每说褒斜险,唯闻猿鸟声。去为千里客,自握一方兵。所重恩威立,无将远......
  • 送徐州签判李廷评
    曩者初见君,同来许昌幕。今虽俱服除,独得王粲乐。山东寇盗息,沛上风物博。主人况豪英,樽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