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送臻师二首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李商隐
2025-07-16

送臻师二首

唐代  李商隐  

写鸟  感慨  悲痛  惋惜  

昔去灵山非拂席,今来沧海欲求珠。
楞伽顶上清凉地,善眼仙人忆我无。
苦海迷途去未因,东方过此几微尘。
何当百亿莲花上,一一莲花见佛身。

送臻师二首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送臻师二首翻译及注释

《送臻师二首》

昔去灵山非拂席,今来沧海欲求珠。
楞伽顶上清凉地,善眼仙人忆我无。
苦海迷途去未因,东方过此几微尘。
何当百亿莲花上,一一莲花见佛身。

中文译文:
昔日离开灵山并没有触动过座位,如今来到茫茫的沧海寻求仙珠。
楞伽顶上是清凉之地,有一位具有善眼的仙人常常怀念我的无量功德。
即便是在苦海迷途之时,我去过东方的这几个微小的尘埃之地。
何时能够登上亿万莲花的顶端,一朵朵的莲花能够见到佛陀的身影。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离开灵山、在苦海中迷途的修行者的心境和愿望。诗人希望通过寻求仙珠,能够得到善眼仙人的认可和庇佑。即便在迷途之中,诗人依然保持着前行的勇气和决心。他渴望能够登上亿万莲花的巅峰,与佛陀相见,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寓言的手法,以修行者寻找仙珠的过程来比喻人们在人世间寻求精神与道德的追求。通过灵山和沧海的对比,诗人表达了离开故土、进入未知领域的决心和勇气。楞伽顶上的清凉之地和善眼仙人的呵护,象征着智慧和指引。苦海迷途的描述则突出了修行者在修行路上的艰辛和困惑。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人生境界的向往,希望能够登上莲花的巅峰,与佛陀相见。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表达了对精神与道德追求的向往和不懈追求的决心。

送臻师二首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zhēn shī èr shǒu
送臻师二首

xī qù líng shān fēi fú xí, jīn lái cāng hǎi yù qiú zhū.
昔去灵山非拂席,今来沧海欲求珠。
léng jiā dǐng shàng qīng liáng dì, shàn yǎn xiān rén yì wǒ wú.
楞伽顶上清凉地,善眼仙人忆我无。
kǔ hǎi mí tú qù wèi yīn, dōng fāng guò cǐ jī wēi chén.
苦海迷途去未因,东方过此几微尘。
hé dāng bǎi yì lián huā shàng, yī yī lián huā jiàn fú shēn.
何当百亿莲花上,一一莲花见佛身。


相关内容11:

登望楚山最高顶

萋兮吟

春宵自遣

行路难

凤仙花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赠夫诗三首
    不忿成故人,掩涕每盈巾。死生今有隔,相见永无因。匣里残妆粉,留将与后人。黄泉无用处,恨作冢......
  • 宫词一百首
    蓬莱正殿压金鳌,红日初生碧海涛。闲著五门遥北望,柘黄新帕御床高。殿前传点各依班,召对西来八......
  • 西江月
    淡淡薰风庭院,青青过雨园林。铜驼陌上旧莺声。今日江边重听。落帽酒中有趣,题桥琴里无心。香残......
  • 浣溪沙
    寂寞流苏冷绣茵,倚屏山枕惹香尘,小庭花露泣浓春刘阮信非仙洞客,嫦娥终是月中人,此生无路访东......
  • 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
    自古求忠孝,名家信有之。吾贤富才术,此道未磷缁。玉府标孤映,霜蹄去不疑。激扬音韵彻,籍甚众......
  • 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
    忽闻天上将,关塞重横行。始返楼兰国,还向朔方城。黄金装战马,白羽集神兵。星月开天阵,山川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