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感发落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白居易
2025-09-09

感发落

唐代  白居易  

昔日愁头白,谁知未白衰。
眼看应落尽,无可变成丝。

感发落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感发落翻译及注释

《感发落》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昔日愁头白,谁知未白衰。
眼看应落尽,无可变成丝。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年老之感的感叹和思考。诗人首先回顾过去,表示自己愁苦之事已经历得够多,以至于头发已经白了。然而,他认为自己的精神和才华依然不衰退。他感到困惑的是,尽管他已经到了年老的阶段,却没有像头发一样逐渐凋零衰老。这种反差使他感到疑惑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身年老的感叹,展示了白居易深沉的内心世界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人以自身头发的变化来比喻年龄的增长和衰老的过程。他的头发已经变白,但他的精神和才华却没有随之衰退。这种情感上的反差给人以深思,也体现了诗人对衰老的无奈和对自身价值的思考。

诗中的"应落尽"一句,意味着头发将要全部脱落,是衰老不可避免的象征。然而,诗人又用"无可变成丝"来表达自己的困惑。这句话暗示诗人希望头发能够像一缕丝线一样保留下来,成为他年轻时的象征。这种希望和无奈的矛盾情感使诗人更加真实地表达了对自身年老的感叹和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自身衰老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的思考。它展示了诗人对衰老的无奈和对年轻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对精神和才华的珍视。这种情感与读者的共鸣,使得这首诗词具有一定的触动和思考价值。

感发落拼音读音参考

gǎn fā luò
感发落

xī rì chóu tóu bái, shéi zhī wèi bái shuāi.
昔日愁头白,谁知未白衰。
yǎn kàn yīng luò jǐn, wú kě biàn chéng sī.
眼看应落尽,无可变成丝。


相关内容11:

曲江早春

舟中雨夜

病中友人相访

钟陵饯送

江夜舟行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过刘三十二故宅
    不见刘君来近远,门前两度满枝花。朝来惆怅宣平过,柳巷当头第一家。...
  • 池畔二首
    结构池西廊,疏理池东树。此意人不知,欲为待月处。持刀gN密竹,竹少风来多。此意人不会,欲令池......
  • 晚归有感
    朝吊李家孤,暮问崔家疾。回马独归来,低眉心郁郁。平生所善者,多不过六七。如何十年间,零落三......
  • 晚春登大云寺南楼,赠常禅师
    花尽头新白,登楼意若何。岁时春日少,世界苦人多。愁醉非因酒,悲吟不是歌。求师治此病,唯劝读......
  • 见尹公亮新诗,偶赠绝句
    袖里新诗十首馀,吟看句句是琼琚。如何持此将干谒,不及公卿一字书。...
  • 闲居
    肺病不饮酒,眼昏不读书。端然无所作,身意闲有馀。鸡栖篱落晚,雪映林木疏。幽独已云极,何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