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扬州杂咏七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晁补之
2025-07-24

扬州杂咏七首

宋代  晁补之  

皁荚村南三里许,春江不隔一程遥。
双堤斗起如牛角,知是隋家万里桥。

扬州杂咏七首作者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扬州杂咏七首翻译及注释

《扬州杂咏七首》是宋代晁补之的一首诗词,描述了位于皁荚村南三里处的一座双堤,形如牛角,使人联想到了隋朝修建的万里长城。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皁荚村南三里许,
春江不隔一程遥。
双堤斗起如牛角,
知是隋家万里桥。

这首诗词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对双堤的赞美和对历史的追溯。诗中的皁荚村指的是扬州的一个地方,而春江指的是扬州境内流经的扬子江。诗中提到的双堤,形状如同牛角,让人想起了隋朝修建的万里长城。这里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引发了读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回忆。

这首诗词的赏析在于其简练而意味深远的表达。作者通过简单的描写,将双堤的形状与隋朝的万里长城进行了联系,寓意深远。双堤的形状让人联想到了壮丽的长城,以及隋朝的伟大工程。这种联想不仅展示了作者对扬州景物的赞美,也同时将古代历史与现实景观相结合,展现了历史的延续与传承之美。

整首诗词字数不多,但通过简单的描写和联想,传递出了作者对历史文化的敬仰和对扬州景物的赞美之情,展示了作者的才思和对美的感知能力。同时,这首诗词也激发了读者对历史的思考,引发对古代文化的兴趣与思索。

扬州杂咏七首拼音读音参考

yáng zhōu zá yǒng qī shǒu
扬州杂咏七首

zào jiá cūn nán sān lǐ xǔ, chūn jiāng bù gé yī chéng yáo.
皁荚村南三里许,春江不隔一程遥。
shuāng dī dòu qǐ rú niú jiǎo, zhī shì suí jiā wàn lǐ qiáo.
双堤斗起如牛角,知是隋家万里桥。


相关内容11:

秋日诗

开梅山

感遇十首次韵和黄著作鲁直以将穷山海迹胜绝

奉和泛江诗

闺怨诗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赴广陵道中三首
    杨柳青青欲哺乌,一春风雨暗隋渠。落帆未觉扬州远,已喜淮阴见白鱼。...
  • 野步诗
    值泉仍饮马。逢花即举杯。稍看城阙远。转见风云来。...
  • 汴堤暮雪怀径山澄慧道人
    朔风吹雪乱沾襟,走马投村日向沉。遥想道人敲石火,冷杉寒竹五峰深。...
  • 答王司空饷酒诗
    今日小园中。桃花数树红。开君一壸酒。细酌对春风。未能扶毕卓。犹足舞王戎。仙人一捧露。判不及......
  • 和回文诗
    旱莲生竭镬。嫩菊养秋邻。满池留浴鸟。分桥上戏人。...
  • 北京水后往棣州试进士
    晡时北京城,行李上客槎。二更无人声,骑马黄河沙。误缘柳滩中,寻炬知田家。道有转徙人,襁负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