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途次郑州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寇准
2025-07-22

途次郑州

宋代  寇准  

南阳西去见遗基,驻马平郊远树微。
自笑平生无所着,不如山鸟解思归。

途次郑州作者简介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衡州团练副使李迪迎寇准尸灵厝于衡州(今衡阳市)岳屏山花药寺,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途次郑州翻译及注释

《途次郑州》是宋代文官寇准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南阳西去见遗基,
驻马平郊远树微。
自笑平生无所着,
不如山鸟解思归。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途中经过郑州时的心情和所感。诗人从南阳出发,前往郑州,途中他看到了一片遗留的基址。他驻足在平坦的郊野上,遥望着微小的树木。诗人自嘲地笑着说,自己一生都没有执着于任何事物,与山中的鸟儿相比,他不如它们自由地思念故乡。

赏析:
这首诗展现了寇准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思考。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途中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自由的情感。

首先,诗中的南阳和郑州都是现实中的地名,它们代表着诗人离开故乡、远离熟悉环境的旅途。诗人在途中看到了一片遗留的基址,这些基址可能是古代建筑物或文化遗迹的遗址。这一景象使诗人产生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类文明的无常感。

其次,诗人在平郊上驻足,远望微小的树木。这里的平郊和微小的树木形成了一种寂静而朴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敬仰。驻足观察微小的事物,也暗示了诗人对细微之处的敏感和对生活琐碎之事的关注。

最后,诗人自嘲地笑说自己一生都没有执着于任何事物,与山中的鸟儿相比,他觉得自己不如它们自由地思念故乡。这部分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自然生命的羡慕。鸟儿在山中自由自在地飞翔,思念故乡,而诗人却感到自己在人生中缺乏归属感和执着。这种自嘲既是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也是对自然中的生命力和自由状态的赞美。

总体而言,寇准的《途次郑州》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自身境遇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由、对历史的思索和对生命的独特感悟。这首诗词简洁明快,却道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途次郑州拼音读音参考

tú cì zhèng zhōu
途次郑州

nán yáng xī qù jiàn yí jī, zhù mǎ píng jiāo yuǎn shù wēi.
南阳西去见遗基,驻马平郊远树微。
zì xiào píng shēng wú suǒ zhe, bù rú shān niǎo jiě sī guī.
自笑平生无所着,不如山鸟解思归。


相关内容11:

湖上作

书怀寄赠曾公衮

春词

雨中采石菖蒲

暇日游建平三闾故里庙貌荒凉惨动耳目噫贤者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寄蔡学士
    陆陆微生不可论,半饥半饱过朝昏。春来但见瞳花乱,寒退长余鬓雪繁。老愧门墙忝宾客,归来耒耜教......
  • 偶成二首
    随风出岫不知归,身落黄尘梦翠微。本亦无心肤寸事,故山却合自由飞。...
  • 蝶恋花
    城上春云低阁雨。渐觉春随,一片花飞去。素颈圆吭莺燕语。不妨缓缓歌金缕。堕纪颓纲公已举。但见......
  • 题贵溪翠颜亭二首
    寒声著叶冥冥雨,晚色遮山冉冉云。且喜翠颜长好在,水边小住可无君。...
  • 曹使君置酒石桥山用肉字韵作诗见招不果往复
    玻璃瓶中新压玉,趋脍腥唇脯麟肉。紫丝步障破烟霏,饴鼎灼炊千蜡烛。山英饩公却薄相,木兰坠露和......
  • 判都省感怀
    昔为学士掌三铨,屈指年光三十年。秋雨滴阶桐已老,白头重到倍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