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送陶太博通判广信军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梅尧臣
2025-07-28

送陶太博通判广信军

宋代  梅尧臣  

平时易水头,不复起边愁。
壮士去年久,寒波空自流。
临塘移鹭羽,隔戍见毡裘。
半似江南美,军和胜宴游。

送陶太博通判广信军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送陶太博通判广信军翻译及注释

《送陶太博通判广信军》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平时易水头,不复起边愁。
壮士去年久,寒波空自流。
临塘移鹭羽,隔戍见毡裘。
半似江南美,军和胜宴游。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送别陶太博通判广信军的情景。诗人以易水头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对壮士离去的思念之情。壮士已经离开边境很久了,而寒冷的波浪却依然自由流淌。诗人站在塘边,看着鹭鸟振动翅膀飞过,远远地看见了军队的毡裘。这景象有些像江南的美景,仿佛是军队胜利后的宴会游玩。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壮士的思念和对军队的赞美。易水头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地方,诗人以此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壮士的思念之情。壮士离去已久,但诗人对他的关怀和牵挂依然如昔。寒波自流的描写,暗示了壮士离去后边境的冷清和无常。诗人站在塘边,看着鹭鸟飞过,远远地看见军队的毡裘,这些景象使他想起了江南的美景,也让他想象着军队胜利后的宴会游玩的场景。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壮士和军队的深深思念和赞美之情。

送陶太博通判广信军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táo tài bó tōng pàn guǎng xìn jūn
送陶太博通判广信军

píng shí yì shuǐ tóu, bù fù qǐ biān chóu.
平时易水头,不复起边愁。
zhuàng shì qù nián jiǔ, hán bō kōng zì liú.
壮士去年久,寒波空自流。
lín táng yí lù yǔ, gé shù jiàn zhān qiú.
临塘移鹭羽,隔戍见毡裘。
bàn shì jiāng nán měi, jūn hé shèng yàn yóu.
半似江南美,军和胜宴游。


相关内容11:

取蜮

汝州王制待以长篇劝予复饮酒因谢之

正月二十四日同江邻几韩持国过师商庙

五日登北山望竞渡

聚蚊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送李康伯赴武当都监
    城下汉江流,沧波照鬓秋。山川包楚塞,风物似荆州。试听清砧发,何如画角愁。遥知绝戎笔,水味有......
  • 依韵和试笔偶书
    洗砚开书几,拈毫喜子巢。不为微物挠,自向小栏敲。已逐游丝末,还缘翠叶梢。因知生理大,不必在......
  • 欲阴
    鸜鹆知天风,鹁鸪知天雨。途路厌尘昏,车马烦泥沮。阴仍老易觉,体质预辛楚。安坐与壮年,慎勿忘......
  • 送韩持国
    曰予非才敏,乃与世寡游。三四洛阳友,过半已成丘。晚节五六人,文行皆洁修。韩氏棣萼盛,於我为......
  • 依韵武平忆玉晨观
    世路多氛垢,人间浪逐名。是非还自喻,宠辱固堪惊。薄宦真何恋,丹砂傥可成。终寻谷口隐,郑子岂......
  • 送潘供奉承勋
    与君迹熟情已亲,欲将行迈聊感人。举酒不能效时俗,半醉苦语资立身。长大实好带弓剑,何不往助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