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宿武阳即事(一作宿武阳川)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孟浩然
2025-09-08

宿武阳即事(一作宿武阳川)

唐代  孟浩然  

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
岭猿相叫啸,潭嶂似空虚。
就枕灭明烛,扣舷闻夜渔。
鸡鸣问何处,人物是秦馀。

宿武阳即事(一作宿武阳川)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宿武阳即事(一作宿武阳川)翻译及注释

宿武阳即事(一作宿武阳川)

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岭猿相叫啸,潭嶂似空虚。就枕灭明烛,扣舷闻夜渔。鸡鸣问何处,人物是秦馀。

译文:

夕阳逐渐落下,川地渐渐暗下来,我的孤舟刚刚靠岸。远处山岭的猿猴在互相呼叫,潭水和山峰看起来都空荡荡的。我躺在床上灭掉了明亮的蜡烛,敲击舷边听夜渔的声音。鸡鸣声中我在问这是哪里,人物都是过去的秦朝遗存。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武阳的一夜,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和人文历史的深刻感受。

诗的开篇以川暗夕阳尽为景,暗示着夏日暮色,隐匿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也暗示夕阳即将消失,暮色渐深。孤舟泊岸初句中,孤舟的停泊暗示着诗人的归来,也代表诗人的身世如此船舶孤单漂泊。

接下来,岭猿相叫啸,潭嶂似空虚,将自然景物与诗人内心情感相结合。山岭的猿猴呼叫声表达了一种寂寞和无助的情绪,潭水和山峰的空虚形象则投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然后,就枕灭明烛,扣舷闻夜渔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倾听和对生活的关注。诗人在床上熄灭了明亮的蜡烛,通过敲击舷边听夜渔的声音,展现了对夜晚生活的关注和与世界对话的愿望。

最后两句鸡鸣问何处,人物是秦馀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历史的思念和对现实的迷惑。诗人听到鸡鸣声时问自己此处是何地,表现了无法辨别现实位置和感知时间的困惑。人物是秦馀则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人物,对过去的历史产生了怀疑和疑惑。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寞、迷茫和对过去历史的思考,展示出了孟浩然独特的诗意和情感。

宿武阳即事(一作宿武阳川)拼音读音参考

sù wǔ yáng jí shì yī zuò sù wǔ yáng chuān
宿武阳即事(一作宿武阳川)

chuān àn xī yáng jǐn, gū zhōu pō àn chū.
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
lǐng yuán xiāng jiào xiào, tán zhàng shì kōng xū.
岭猿相叫啸,潭嶂似空虚。
jiù zhěn miè míng zhú, kòu xián wén yè yú.
就枕灭明烛,扣舷闻夜渔。
jī míng wèn hé chǔ, rén wù shì qín yú.
鸡鸣问何处,人物是秦馀。


相关内容11: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崔侍御十九韵

过邬三湖上书斋

辋口遇雨忆终南山因献王维

宿清溪主人

去妇词(一作顾况诗)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梅道士水亭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再来迷处所,花下问......
  • 行路难
    君不见建章宫中金明枝,万万长条拂地垂。二月三月花如霰,九重幽深君不见。艳彩朝含四宝宫,香风......
  •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金祠起真宇,直上青云垂。地静我亦闲,登之秋清时。苍芜宜春苑,片碧昆明池。谁道天汉高,逍遥方......
  • 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
    与尔情不浅,忘筌已得鱼。玉台挂宝镜,持此意何如。坦腹东床下,由来志气疏。遥知向前路,掷果定......
  • 早望海霞边
    四明三千里,朝起赤城霞。日出红光散,分辉照雪崖。一餐咽琼液,五内发金沙。举手何所待,青龙白......
  • 自尚书郎出为滁州刺史(留别朋友兼示诸弟)
    少年不远仕,秉笏东西京。中岁守淮郡,奉命乃征行。素惭省阁姿,况忝符竹荣。效愚方此始,顾私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