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首其四樵斧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梅尧臣
2025-09-08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首其四樵斧

宋代  梅尧臣  

适从伐枯桑,莫悟刃已缺。
蚕工向欲迫,田事不可彻。
丁丁背谷声,役役持柯热。
积薪高於山,焉用先後别。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首其四樵斧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首其四樵斧翻译及注释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首其四樵斧》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适从伐枯桑,莫悟刃已缺。
蚕工向欲迫,田事不可彻。
丁丁背谷声,役役持柯热。
积薪高於山,焉用先後别。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农具中的樵斧。诗人说自己正要去砍伐枯死的桑树,不要意识到斧刃已经磨损。同时,他提到蚕工正在忙着养蚕,田间的农活无法全面完成。诗中还描绘了砍柴的背谷声音,以及持斧者汗水滴落在斧柯上的情景。最后,诗人提到了堆积如山的柴薪,问到何必在先后次序上分别。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农村生活中的琐碎细节,表达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人以伐枯桑和养蚕的场景作为切入点,展现了农村生活的辛苦和繁忙。诗中的樵斧缺损暗示了农民工具的简陋和损耗,凸显了农民们无奈和困境。背谷声和持柯热的描写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农民们辛苦劳作的场景和身心疲惫。最后两句则提出了对积薪的疑问,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中先后次序的思考,暗示了对社会现状的一种反思。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虽然篇幅不长,但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展现了农民生活的辛劳和无奈,以及诗人对生活现状的思考。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首其四樵斧拼音读音参考

hé sūn duān sǒu sì chéng nóng jù shí wǔ shǒu qí sì qiáo fǔ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首其四樵斧

shì cóng fá kū sāng, mò wù rèn yǐ quē.
适从伐枯桑,莫悟刃已缺。
cán gōng xiàng yù pò, tián shì bù kě chè.
蚕工向欲迫,田事不可彻。
dīng dīng bèi gǔ shēng, yì yì chí kē rè.
丁丁背谷声,役役持柯热。
jī xīn gāo yú shān, yān yòng xiān hòu bié.
积薪高於山,焉用先後别。


相关内容11:

春日舟中对雪寄刁经臣

依许待制送行诗韵咏燕以寄

贷米於如晦

寄题周效美琨瑶洞

依韵和希深游乐园怀主人登封令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送苏公佐屯田知单州
    柏上有群乌,一乌飞向东。方栖头与人司吉凶。八月禾已获,九月黍已舂。竞持美酒相庆乐年丰。借问......
  • 送江西转运冯广渊学士
    五月江南行,南风江恶溯。乘潮虽有信,不过湓城去。船经香炉峰,峰前须暂住。三年少尹劳,始得看......
  • 苦热
    赤日若射火,林风不动梢。羸汗尚流沛,冠服岂堪包。贵人谅有禀,惯习非强教。窃观行车马,坌荡剧......
  • 送微上人归省天台
    释子怀慈母,吾儒未易轻。不寻琪树去,肯向石桥行。海近云多润,山高日少晴。天恩新赐服,书字欲......
  • 送赵仲宝永兴乾耀提举捉贼
    知君少以勇,曾向萧关战。横刀突虏围,夺马伤胡箭。当时独免归,猛毅边人羡。今来提汉卒,寇盗清......
  • 将行与蔡仲谋饮分席上果得桃
    曾无千岁人,安见千岁实。聊效昔所投,琼瑶报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