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和永叔六篇其四禁中鞓红牡丹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梅尧臣
2025-07-15

和永叔六篇其四禁中鞓红牡丹

宋代  梅尧臣  

与公同是洛阳客,今日论年皆作翁。
一见此花知有感,衰颜不似旧时红。

和永叔六篇其四禁中鞓红牡丹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和永叔六篇其四禁中鞓红牡丹翻译及注释

《和永叔六篇其四禁中鞓红牡丹》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与公同是洛阳客,
今日论年皆作翁。
一见此花知有感,
衰颜不似旧时红。

诗意:
这首诗词以描绘牡丹花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自己容颜变老的感慨之情。诗人与别人一样,都是洛阳的客人,而今天他们一起讨论年岁时,诗人觉得自己已经成了老翁。当他第一眼看到这朵红色的牡丹花时,他感到了情感的触动,但与过去的红颜相比,他自己的容颜已经不再年轻。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光阴易逝和自身年老的感叹之情。诗人以洛阳客的身份出现,体现了他对历史和传统的回忆和敬意。通过观赏牡丹花,诗人对自己的年龄和容颜进行反思,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逝。诗中的"一见此花知有感"表达了诗人对牡丹花美丽的赞叹和感动,同时也暗含了他对自己青春时光的怀念。"衰颜不似旧时红"一句把诗人自身的变化与牡丹花的鲜艳对比,形象地表达了光阴流转、容颜易逝的主题。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牡丹花和自身容颜的转变,表达了诗人对光阴流逝和时光不可逆转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青春年华的怀念之情。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抒发了人生百态中常见的情感,给人以共鸣和思考。

和永叔六篇其四禁中鞓红牡丹拼音读音参考

hé yǒng shū liù piān qí sì jìn zhōng tīng hóng mǔ dān
和永叔六篇其四禁中鞓红牡丹

yǔ gōng tóng shì luò yáng kè, jīn rì lùn nián jiē zuò wēng.
与公同是洛阳客,今日论年皆作翁。
yī jiàn cǐ huā zhī yǒu gǎn, shuāi yán bù shì jiù shí hóng.
一见此花知有感,衰颜不似旧时红。


相关内容11:

新霁望岐笠山

迟雪

咏苏子美庭中千叶菊树子

次韵和酬裴寺丞喜子修书

依韵和僧说上人见访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寄谢师直
    忆同仲春月,冒雨过穰亭。聊酌山酒别,独吟夜灯青。明朝上岭路,群岫张云屏。忽入川谷秀,固非平......
  • 铜坑
    碧镰不出土,青山凿不休。青山凿不休,坐令鬼神愁。...
  • 答刘原甫寄糟姜
    名国万家城,千畦等封侯。劚当燕去前,腌牙费糟丘。无筋偃王笑,有味三闾羞。寄入翰林席,圣以不......
  • 答冲雅上人亦草书并诗
    经月不出户,堂上多绿苔。忽有方外客,衣披稻畦来。来从青山下,手把纨素裁。笔草数行字,瘦蛇起......
  • 王仲仪寄斗茶
    白乳叶家春,铢两直钱万。资之石泉味,特以阳芽嫩。宜言难购多,串片大可寸。谬为识别人,予生固......
  • 至第四铺二首
    第四铺前风雨急,搭河过尽不忧滩。却愁蓬漏沾征橐,始信人间行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