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八月二十二日回过三沟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梅尧臣
2025-09-07

八月二十二日回过三沟

宋代  梅尧臣  

不见沙上双飞鸟,莫取波中出目鱼。
重过三沟特惆怅,西风满眼是秋蕖。

八月二十二日回过三沟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八月二十二日回过三沟翻译及注释

《八月二十二日回过三沟》是宋代诗人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八月二十二日回过三沟,
沙滩上看不见双飞的鸟儿,
不要去捕捉波浪中的鱼儿。
再次回到三沟,感到无比凄凉,
西风吹来,眼中尽是凋谢的秋蕖。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在八月二十二日回到三沟的情景。诗人在沙滩上发现没有双飞的鸟儿,也不想去捕捉波浪中的鱼儿。他重回三沟,感到深深的忧伤。西风吹来,他眼中只看到凋谢的秋蕖。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光阴流逝的感慨。

赏析:
1. 自然意象:诗中的自然景物描写生动而细腻,如沙滩上的双飞鸟儿和波浪中的目鱼,以及秋蕖的凋谢。这些意象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美感,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2. 孤寂与凄凉:诗人在回到三沟之后,感到特别凄凉和孤寂。这种情感通过诗中的西风和凋谢的秋蕖得到了体现。西风吹来,给人一种寂寥的感觉,而凋谢的秋蕖则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诗人通过这些形象,表达了对时光的感慨和对生命脆弱性的思考。

3. 时光的流转:诗人回到三沟,意味着时间的流转和回忆的回归。他对沙滩上不再见到双飞的鸟儿和波浪中的鱼儿感到遗憾,同时也对自己的回归感到忧伤。这种对时光流转和岁月变迁的感慨,表达了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脆弱性的感慨。诗歌中的凄凉与孤寂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深沉忧伤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八月二十二日回过三沟拼音读音参考

bā yuè èr shí èr rì huí guò sān gōu
八月二十二日回过三沟

bú jiàn shā shàng shuāng fēi niǎo, mò qǔ bō zhōng chū mù yú.
不见沙上双飞鸟,莫取波中出目鱼。
zhòng guò sān gōu tè chóu chàng, xī fēng mǎn yǎn shì qiū qú.
重过三沟特惆怅,西风满眼是秋蕖。


相关内容11: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八

依韵和正仲赋杨兵部吴兴五题·明月楼

送郑太保瀛州都监

昭亭山

依韵和刘比部留别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依韵和答王安之因石榴诗见赠
    当年仕宦忘其卑,朝出饮酒夜赋诗。伊川嵩室恣游览,烂熳遍历焉有遗。是时交朋最为盛,连值三相更......
  • 徒步访李宣叔宣叔有诗依韵答
    渡河谁道去,我重子云才。鸿雁汀洲去,牛羊井落徕。乍行初觉倦,暂语不能该。日色看看暮,将归意......
  • 和刁太博新墅十题其八花坞
    杂芳春发浅深丛,曲坞逶迤紫间红。色贱格微应不数,少添兰菊待秋风。...
  • 冬至日得师厚宋次道中道书
    水国欲为雪,野冰将合河。人同一阳至,泪向八行多。朋意今犹在,年华恨似过。看看四十九,应笑此......
  • 寄致仕余少卿
    仕苦恋朝廷,多为老所逼。朝廷虽爱贤,不欲竭其力。君归颇得宜,湖上遂偃息。男能智自谋,孙亦俛......
  • 和王仲仪楸花十二韵
    春阳发草木,美好一同时。桃李杂山樱,红白开繁枝。楸英独步媚,淡紫相参差。大叶与劲干,簇萼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