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扬州五咏 蜀井〈在大明寺·〉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辙
2025-07-27

扬州五咏 蜀井〈在大明寺·〉

宋代  苏辙  

信脚东游十二年,甘泉香稻忆归田。
行逢蜀井恍如梦,试煮山茶意自便。
短绠不收容盥濯,红泥仍许置清鲜。
早知乡味胜为客,游宦何须更着鞭。

扬州五咏 蜀井〈在大明寺·〉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扬州五咏 蜀井〈在大明寺·〉翻译及注释

《扬州五咏 蜀井〈在大明寺·〉》是宋代苏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信脚东游十二年,
甘泉香稻忆归田。
行逢蜀井恍如梦,
试煮山茶意自便。
短绠不收容盥濯,
红泥仍许置清鲜。
早知乡味胜为客,
游宦何须更着鞭。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苏辙东游十二年后回到家乡扬州的情景。他在路上遇到了蜀井,一种泉水,让他感到仿佛置身梦境。他试着用这泉水煮山茶,感受到了它的自然之意。他意味深长地提到,即使是短绳也不需要绑住这泉水,红泥也不必污染它的清澈。他认为早就知道乡土的味道胜过作为客人的滋味,所以游宦出行时又何必再赶路。

赏析:
这首诗以苏辙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背景,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中的蜀井被描绘得神秘而梦幻,给人以超脱尘世的感觉。苏辙在这里利用了对比手法,将蜀井的纯净与清新与尘世的短绳红泥相对比,凸显了他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最后两句表达了苏辙对归乡的欢喜,他认为乡土的味道胜过外地的经历,不再需要匆匆赶路。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和平淡生活的向往。

扬州五咏 蜀井〈在大明寺·〉拼音读音参考

yáng zhōu wǔ yǒng shǔ jǐng zài dà míng sì
扬州五咏 蜀井〈在大明寺·〉

xìn jiǎo dōng yóu shí èr nián, gān quán xiāng dào yì guī tián.
信脚东游十二年,甘泉香稻忆归田。
xíng féng shǔ jǐng huǎng rú mèng, shì zhǔ shān chá yì zì biàn.
行逢蜀井恍如梦,试煮山茶意自便。
duǎn gěng bù shōu róng guàn zhuó, hóng ní réng xǔ zhì qīng xiān.
短绠不收容盥濯,红泥仍许置清鲜。
zǎo zhī xiāng wèi shèng wèi kè, yóu huàn hé xū gèng zhe biān.
早知乡味胜为客,游宦何须更着鞭。


相关内容11:

县中诸花多交代江君所栽牡丹已过芍药方盛偶

四十一岁岁莫日歌

赠马正卿秀才

次韵赵至节推首夏

送张睡奉南京签判二首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西轩画枯木怪石
    西轩素屏开白云,婆娑老桂依霜轮。顾兔出走蟾蜍奔,河汉卷海机石蹲。牵牛自载倚桂根,清风飒然吹......
  • 大雨联句
    庭松偃盖如醉,夏雨新凉似秋。有客高吟拥鼻,无人共吃馒头。...
  • 次韵王定国见赠
    枯木无枝不记年,寒灰谁遣强吹然。南迁不折知非妄,未老求闲愈觉贤。屡出诗章新管龠,偶开画卷小......
  • 食菱
    野沼涨清泉,乌菱不直钱。蟹肥螯正满,石破髓初坚。节物秋风早,樽罍夜月偏。令人思淮上,小舫藕......
  • 闻卞氏旧有怪石藏宅中问其遗孙指一废井云尽
    昔人游宦久江湖,怪石嵌空骇里闾。一井深藏缘底事,百年不出待潜夫。弃捐泥土性仍在,睥睨林亭气......
  • 次韵子瞻游富阳普照寺
    尘埃日已远,斗数更无余。寺到逢门入,诗成信手书。山深僧自乐,路远客终疏。访尽前朝景,它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