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悲歌六(一作攀龙引)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顾况
2025-09-08

悲歌六(一作攀龙引)

唐代  顾况  

辞赋精选  山水  游记  

轩辕黄帝初得仙,鼎湖一去三千年。
周流三十六洞天,洞中日月星辰联。
骑龙驾景游八极,轩辕弓剑无人识。
东海青童寄消息。

悲歌六(一作攀龙引)作者简介

顾况(约727—约815)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苏州海盐横山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

悲歌六(一作攀龙引)翻译及注释

《悲歌六(一作攀龙引)》是唐代顾况创作的一首诗,诗意婉转悲凉,描绘了轩辕黄帝飞升仙界的一段神话故事。

诗词的中文译文为:
黄帝驾云腾空仙,离开鼎湖已三千年。
周游三十六洞天,洞中日月与星辰相连。
骑龙遨游八极天,轩辕的弓和剑无人知晓。
东海的青童传递消息。

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轩辕黄帝飞升成仙的场景,表达了对黄帝离开人世的悲悼之情。黄帝是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始祖,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整体和精神象征。他的“仙”,意味着超越凡尘,超脱世俗,成为神仙。

诗中提到了黄帝离开鼎湖已三千年,暗示了他离开人间已经很久。黄帝在仙界周游三十六洞天,这里指的是古代神话中的洞天福地,一种仙境的象征。洞中的日月和星辰相连,形容洞天仙境的壮丽景象。

骑龙遨游八极天,展现了黄帝在仙界遨游的壮丽场景。轩辕黄帝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君主和武将,他的弓和剑代表了他的英勇和英明。然而,人间已经没有人知晓他的英勇事迹和功绩。

最后一句提到东海的青童,寄托了人间对黄帝的思念之情。青童是传说中海神东海龙王的侍从,他传递消息可能表示黄帝离开后,人们仍然通过祭祀和传说纪念他。

整首诗唤起人们对黄帝的敬仰和惋惜之情,表达了作者对黄帝英勇事迹的称颂和思念之情。同时,通过描述黄帝成为仙的细节,诗中也融入了神话传说的魅力,使整首诗兼具诗性和神话故事的味道。

悲歌六(一作攀龙引)拼音读音参考

bēi gē liù yī zuò pān lóng yǐn
悲歌六(一作攀龙引)

xuān yuán huáng dì chū dé xiān, dǐng hú yī qù sān qiān nián.
轩辕黄帝初得仙,鼎湖一去三千年。
zhōu liú sān shí liù dòng tiān,
周流三十六洞天,
dòng zhōng rì yuè xīng chén lián.
洞中日月星辰联。
qí lóng jià jǐng yóu bā jí, xuān yuán gōng jiàn wú rén shí.
骑龙驾景游八极,轩辕弓剑无人识。
dōng hǎi qīng tóng jì xiāo xī.
东海青童寄消息。


相关内容11:

酬房杭州

仙山行

诣顺公问道

荐福寺送元伟

晚夏即事临南居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晋公魏国夫人柳氏挽歌
    鱼轩海上遥,鸾影月中销。双剑来时合,孤桐去日凋。夕阳迷陇隧,秋雨咽笳箫。画翣无留影,铭旌已......
  • 苦辛行
    且莫奏短歌,听余苦辛词。如今刀笔士,不及屠沽儿。少年无事学诗赋,岂意文章复相误。东西南北少......
  • 岳祠送薛近贬官
    枯松老柏仙山下,白帝祠堂枕古逵。迁客无辜祝史告,神明有喜女巫知。遥思桂浦人空去,远过衡阳雁......
  • 秋日与诸公文会天□寺
    相访从吾道,因缘会尔时。龙盘馀帝宅,花界古人祠。明月虚空色,青林大小枝。还将经济学,来问道......
  • 开元观陪杜大夫中元日观乐
    今朝欢称玉京天,况值关东俗理年。舞态疑回紫阳女,歌声似遏彩云仙。盘空双鹤惊几剑,洒砌三花度......
  • 湘南曲
    虞帝南游不复还,翠蛾幽怨水云间。昨夜月明湘浦宿,闺中珂珮度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