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雨中明庆赏牡丹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轼
2025-09-04

雨中明庆赏牡丹

宋代  苏轼  

霏霏雨露作清妍,烁烁明灯照欲然。
明日春阴花未老,故应未忍着酥煎。

雨中明庆赏牡丹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雨中明庆赏牡丹翻译及注释

《雨中明庆赏牡丹》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细雨纷纷洒在牡丹花上,使其更加娇艳动人。
明亮的灯光闪烁不定,照耀得牡丹似乎要开放。
明天的春天依然阴沉,花朵还未枯萎凋零。
这样一来,我不忍心将其采摘炮制。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在雨中赏牡丹的情景。牡丹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花卉,象征着富贵、美丽和高贵。雨水滋润了牡丹花,使其更加妍媚动人。明亮的灯光照耀下,牡丹花似乎要开放,展现出盛大的景象。然而,作者意识到明天可能是阴沉的春天,花朵可能会凋零,因此他不忍心将牡丹采摘炮制。

赏析:
这首诗以雨中观赏牡丹的场景为背景,通过对牡丹花的描绘,展现了花朵的妍丽和灿烂。诗中的“霏霏雨露作清妍”一句,通过形容词的重复和对雨露的描绘,表现出牡丹花在雨中的娇艳动人之态。接着,诗人以“烁烁明灯照欲然”一句形容明灯的闪烁不定,将牡丹花的美丽与明灯的光芒相结合,使得牡丹花更加夺目。然而,诗人在最后两句表达了对牡丹花的怜惜之情,认识到花朵的短暂和未来的凋零,因此不忍心采摘。这种怜惜之情与对生命的思考相结合,给人以深深的共鸣。

这首诗词通过对牡丹花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短暂生命和美好事物的思考。诗人通过雨中明庆赏牡丹的场景,以及对牡丹花的描述,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世态炎凉与生命的美好相结合,给人以思考和感悟。

雨中明庆赏牡丹拼音读音参考

yǔ zhōng míng qìng shǎng mǔ dān
雨中明庆赏牡丹

fēi fēi yǔ lù zuò qīng yán, shuò shuò míng dēng zhào yù rán.
霏霏雨露作清妍,烁烁明灯照欲然。
míng rì chūn yīn huā wèi lǎo, gù yīng wèi rěn zhe sū jiān.
明日春阴花未老,故应未忍着酥煎。


相关内容11:

次丹元姚先生韵二首

阅世亭诗赠任仲微

刘莘老

画车二首

雨中邀李范庵过天竺寺作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失题三道
    望断水云千里,横空一抹晴岚。不见邯郸归路,梦中略到江南。...
  • 问渊明
    子知神非形,何复异人天。岂惟三才中,所在靡不然。我引而高之,则为日星悬。我散而卑之,宁非山......
  • 游净居寺
    十载游名山,自制山中衣。愿言毕婚嫁,携手老翠微。不悟俗缘在,失身蹈危机。刑名非夙学,陷阱损......
  • 题陈公园
    春池水暖鱼自乐,翠岭竹静鸟知还。莫言叠石小风景,卷帘看尽铜官山。...
  • 和陶下潠田舍获
    聚粪西垣下,凿泉东垣隈。劳辱何时休,宴安不可怀。天公岂相喜,雨霁与意谐。黄菘养土膏,老楮生......
  • 和陶戴主簿
    海南无冬夏,安知岁将穷。时时小摇落,荣悴俯仰中。上天信包荒,佳植无由丰。鉏耰代肃杀,有择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