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七月十七日夜翫月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舒岳祥
2025-09-05

七月十七日夜翫月

宋代  舒岳祥  

迟月呼不出,海气红碧嘘。
何人捧隋璧,上处青松疏。
松间著不得,飞彻万里衢。
散作千山雪,芦花摇江湖。
冰轮虽渐侧,老桂斫不枯。
清光已非昨,来日更可呈。
徘徊情所结,有酒且歌呼。

七月十七日夜翫月翻译及注释

七月十七日夜翫月

迟月呼不出,
海气红碧嘘。
何人捧隋璧,
上处青松疏。
松间著不得,
飞彻万里衢。
散作千山雪,
芦花摇江湖。
冰轮虽渐侧,
老桂斫不枯。
清光已非昨,
来日更可呈。
徘徊情所结,
有酒且歌呼。

这首诗词是宋代舒岳祥所作的《七月十七日夜翫月》。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迟迟的月亮难以升起,
海中的气息红色碧蓝相间。
有人捧起隋朝的美玉,
登上那青松稀疏的高处。
松树之间无法停歇,
飞翔穿越万里的大街。
散落下来,化作千山的雪,
芦花摇动在江湖之上。
冰轮虽然渐渐偏斜,
老桂却不会枯萎。
清澈的月光已经不同往日,
未来的日子更加美好。
徘徊的情感结成了形状,
让我们拿起酒杯一起歌唱呼喊。

诗意和赏析:
《七月十七日夜翫月》这首诗词以描绘夜晚观赏月亮为主题,通过具象的意象和婉约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内心情感的抒发。

诗词开篇以迟迟不升起的月亮为描写,营造了一种悬而未决、期待的氛围。接着,描绘了海中气息的红色和碧蓝色相互交织,给人以丰富的视觉感受。

在描述隋朝美玉被捧起并登上青松疏朗的高处时,展示了作者对古代美玉的珍视与对高山松林的赞美,同时也呈现出一种追求卓越和高尚境界的意境。

随后的描写中,松树之间飞翔穿越万里大街的景象使人感受到自由和奔放,同时又映衬出大自然的壮丽和磅礴。

诗词中的千山雪和摇动的芦花,则带来了一种变化和流动的意象,展示了季节的更替和自然界的生生不息。

冰轮虽然偏斜,老桂却不枯,描绘了大自然的坚韧和不屈精神,寄托了作者对生命力的讴歌和对永恒之美的追求。

最后的几句表达了月光的变幻和未来的希望,徘徊的情感结成形状,暗示了内心情感的凝聚和升华。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线索,通过对具体景象的描写,寓意着人生的变幻和情感的流转。赏析这首诗词,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思考与表达,以及对情感和人生的抒发与追求。同时,诗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和借景抒情等,增强了诗词的艺术感染力和美感。整首诗词意境高远,语言含蓄细腻,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独特审美追求和情感表达方式。

七月十七日夜翫月拼音读音参考

qī yuè shí qī rì yè wán yuè
七月十七日夜翫月

chí yuè hū bù chū, hǎi qì hóng bì xū.
迟月呼不出,海气红碧嘘。
hé rén pěng suí bì, shàng chù qīng sōng shū.
何人捧隋璧,上处青松疏。
sōng jiān zhe bù dé, fēi chè wàn lǐ qú.
松间著不得,飞彻万里衢。
sàn zuò qiān shān xuě, lú huā yáo jiāng hú.
散作千山雪,芦花摇江湖。
bīng lún suī jiàn cè, lǎo guì zhuó bù kū.
冰轮虽渐侧,老桂斫不枯。
qīng guāng yǐ fēi zuó, lái rì gèng kě chéng.
清光已非昨,来日更可呈。
pái huái qíng suǒ jié, yǒu jiǔ qiě gē hū.
徘徊情所结,有酒且歌呼。


相关内容11:

孤雁

嘲不识字

冬至前一日小史自溪上献梅四枝寘之书案奇奇

春叹

咏凌霄花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神鳌
    清声端是磬浮泗,黑质浑然玉剖荆。应是任公垂钓得,灵鳌入手出沧瀛。...
  • 送帅初游浙西
    吴下吾游地,因君思又飘。水花香外雨,沙鸟梦边潮。载洒浮官舫,吟诗上驿桥。三高祠下过,为赋楚......
  • 春日怀帅初
    夜雨流如涧,春风响似雷。千愁芳草远,一笑百花开。白发痴贪酒,昏眸懒上台。怀人不可见,应棹剡......
  • 山甫还峡石有怀书寄
    静者一为别,谁将幽抱同。行诗求谷友,买纸嘱溪翁。数点淡云树,一行遥海鸿。莫因寻薯蓣,深入万......
  • 题萧照画卷
    远峰没空苍,近树森立壁。丛篁郁长汀,茅茨露半脊。归舟何处家,中流弄长笛。或恐画师身,留此黯......
  • 梅花喜神谱·小蕊一十六枝
    樊素艳而歌,乐天何所羡。须结帝王知,拜灶明光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