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春日行次钱塘却寄台州姚中丞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杜荀鹤
2025-07-18

春日行次钱塘却寄台州姚中丞

唐代  杜荀鹤  

岂为无心求上第,难安帝里为家贫。
江南江北闲为客,潮去潮来老却人。
两岸雨收莺语柳,一楼风满角吹春。
花前不独垂乡泪,曾是朱门寄食身。

春日行次钱塘却寄台州姚中丞作者简介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官至翰学士知制造。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春日行次钱塘却寄台州姚中丞翻译及注释

《春日行次钱塘却寄台州姚中丞》是唐代杜荀鹤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人以行次钱塘为背景,表达了对贫困生活的无奈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我怎么愿自愿心意深咎,艰辛为官往往窘困贫穷。江南、江北行走只是做客,潮去潮来之间却觉人已老。河两岸雨过之后笑语繁花盛开,登上高楼角落处吹过的春风。我站在花前不单单是垂泪想念家乡,而是曾经是寄食在朱门之下。

诗词的诗意清新自然,以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贫穷生活和离乡之苦的感受。诗中描述了江南江北的风景,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变幻。同时,诗人利用自然景观,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中还通过对“两岸雨收莺语柳,一楼风满角吹春”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妙和生机。最后两句“花前不独垂乡泪,曾是朱门寄食身”,写出了诗人曾经受朱门寄养过的经历,既抒发了诗人对寄食官门的感激之情,也流露出对过去的惋惜和对现实的无奈。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个人经历的诉说,将个体的情感与大自然相结合,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诗人以深沉的思索和真挚的情感,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使整首诗词充满了诗意和生动的意象,给人以思考和感受的空间。

春日行次钱塘却寄台州姚中丞拼音读音参考

chūn rì xíng cì qián táng què jì tái zhōu yáo zhōng chéng
春日行次钱塘却寄台州姚中丞

qǐ wèi wú xīn qiú shàng dì, nán ān dì lǐ wèi jiā pín.
岂为无心求上第,难安帝里为家贫。
jiāng nán jiāng běi xián wèi kè,
江南江北闲为客,
cháo qù cháo lái lǎo què rén.
潮去潮来老却人。
liǎng àn yǔ shōu yīng yǔ liǔ, yī lóu fēng mǎn jiǎo chuī chūn.
两岸雨收莺语柳,一楼风满角吹春。
huā qián bù dú chuí xiāng lèi, céng shì zhū mén jì shí shēn.
花前不独垂乡泪,曾是朱门寄食身。


相关内容11:

自述

江下初秋寓泊

寄诗友

题岳麓寺

赠休禅和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舟行晚泊江上寺
    久劳风水上,禅客喜相依。挂衲虽无分,修心未觉非。日沈山虎出,钟动寺禽归。月上潮平后,谈空渐......
  • 将游湘湖有作
    一家相别意,不得不潸然。远作南方客,初登上水船。岳钟思冷梦,湘月少残篇。便有归来计,风波亦......
  • 郊居即事投李给事
    无禄奉晨昏,闲居几度春。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书剑同三友,蓬蒿外四邻。相知不相荐,何以自......
  • 辞座主侍郎
    一饭尚怀感,况攀高桂枝。此恩无报处,故国远归时。只恐兵戈隔,再趋门馆迟。茅堂拜亲后,特地泪......
  • 送友赴阙
    故人归去指翔鸾,乐带离声可有欢。驿路两行秋吹急,渭波千叠夕阳寒。空郊已叹周禾熟,旧苑应寻汉......
  • 献钱塘县罗著作判官
    还乡夫子遇贤侯,抚字情知不自由。莫把一名专懊恼,放教双眼绝冤仇。猩袍懒著辞公宴,鹤氅闲披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