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谢双溪见招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曹勋
2025-07-20

谢双溪见招

宋代  曹勋  

入夏山中乐有余,梅风淡淡雨疏疏。
尘劳久欲双溪去,正类饥鹰待一呼。

谢双溪见招作者简介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谢双溪见招翻译及注释

《谢双溪见招》是宋代文人曹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入夏山中乐有余,
梅风淡淡雨疏疏。
尘劳久欲双溪去,
正类饥鹰待一呼。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曹勋在夏日踏入山中的愉悦心情,感受到了山中的乐趣。梅风轻轻吹拂,雨点稀疏洒落,给人一种清凉、舒适的感受。然而,作者长时间承受尘劳,渴望能够前往双溪,摆脱尘世的烦恼。就像饥鹰等待主人的呼唤一样,作者迫切地期待着能够离开尘世的束缚。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的心境和愿望,通过山中的景色和自然元素来表达内心的感受。诗中的“入夏山中乐有余”形象地展现了作者在山中感到愉悦、放松的心情,使读者产生一种置身其中的感受。梅风淡淡、雨疏疏的描绘,给人一种清新、凉爽的感觉,与夏日的酷热形成鲜明的对比。

作者尘劳久久,渴望能够去到双溪,摆脱尘世的繁忙与困扰。这种渴望与对自由、宁静的向往,通过比喻手法与饥鹰等待主人一呼的形象相联系,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渴望与期待。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传递了作者的情感,给人一种清新、宁静、向往自由的感觉。

这首诗词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清静、宁谧环境的追求,以及对尘世纷扰的厌倦。通过简洁的描写和比喻,使读者能够共鸣并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与愿望。

谢双溪见招拼音读音参考

xiè shuāng xī jiàn zhāo
谢双溪见招

rù xià shān zhōng lè yǒu yú, méi fēng dàn dàn yǔ shū shū.
入夏山中乐有余,梅风淡淡雨疏疏。
chén láo jiǔ yù shuāng xī qù, zhèng lèi jī yīng dài yī hū.
尘劳久欲双溪去,正类饥鹰待一呼。


相关内容11:

和鲍判院见寄二首

题光武庙三首

姑苏台上月

梁洁夫幽居林宇靓深画幽邃不类贵第宛然山林

约桑守公肃同还剡中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团扇歌
    白露团玉阶,秋风动罗幕。御幸各有宜,非为君恩薄。...
  • 乐未央
    孝武初封禅,萝图宝历新。开边擢卫霍,儒术用平津。礼乐追三统,钦承奉百神。嵩呼膺万寿,允乐讵......
  • 再乞休致未遂得二诗呈之奇乡友
    晚岁归心岂易收,挂冠已去复淹留。东方曼倩多奇节,司马相如故倦游。床上诗书供一笑,山中松桂入......
  • 从驾玉津园二首
    花梢糁糁动朱栏,萱草侵苔雪已乾。行阙风光随处乐,春台人物不知寒。...
  • 和双溪五首
    发缄喜读五篇诗,诗到天成分外奇。五一自应归定位,他时笑领更何疑。...
  • 白马篇
    白马何翩翩,况复值神武。逸足看夷犹,四足入风雨。右盼空流沙,左历无全虏。中夜视房心,趣目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