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夏日寺居和酬叶次公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林逋
2025-07-24

夏日寺居和酬叶次公

宋代  林逋  

午日猛如焚,清凉爱寺轩。
鹤毛横藓阵,蚁穴入莎根。
社信题茶角,楼衣笐酒痕。
中餐不劳问,笋菊净盘樽。

夏日寺居和酬叶次公作者简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夏日寺居和酬叶次公翻译及注释

《夏日寺居和酬叶次公》是宋代诗人林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午日猛如焚,清凉爱寺轩。
鹤毛横藓阵,蚁穴入莎根。
社信题茶角,楼衣笐酒痕。
中餐不劳问,笋菊净盘樽。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的寺庙居所,表达了诗人对清凉环境的喜爱和对友人叶次公的回应。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寺庙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一种宁静、舒适的氛围。

赏析:
诗的开头写道“午日猛如焚,清凉爱寺轩”,表达了夏日的炎热,但诗人却喜欢在寺庙的凉亭中度过。接着,诗人以富有想象力的语言描绘了鹤毛横藓阵和蚁穴入莎根,展示了自然界的细微之美。

诗的下半部分描述了寺庙的日常生活。社信题茶角指的是寺庙中的茶室,楼衣笐酒痕则是指楼上的衣笐(悬挂衣物的竹架)上留下的酒渍痕迹。这些描写展示了寺庙中的人们的生活情景。

最后两句“中餐不劳问,笋菊净盘樽”表达了诗人在寺庙中用餐时的宁静和美好。诗人不需要询问中餐的内容,因为寺庙中的食物都是清淡、素净的。笋菊净盘樽则是指用竹笋和菊花装饰的酒杯和盘子,显示了寺庙中的雅致和精致。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夏日寺庙的环境和日常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清凉、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喜爱。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林逋独特的艺术才华。

夏日寺居和酬叶次公拼音读音参考

xià rì sì jū hé chóu yè cì gōng
夏日寺居和酬叶次公

wǔ rì měng rú fén, qīng liáng ài sì xuān.
午日猛如焚,清凉爱寺轩。
hè máo héng xiǎn zhèn, yǐ xué rù shā gēn.
鹤毛横藓阵,蚁穴入莎根。
shè xìn tí chá jiǎo, lóu yī háng jiǔ hén.
社信题茶角,楼衣笐酒痕。
zhōng cān bù láo wèn, sǔn jú jìng pán zūn.
中餐不劳问,笋菊净盘樽。


相关内容11:

读王黄州诗集

酒中十咏·酒床

满庭芳

望归吟

清河茂才以良笔并诗为惠次韵奉答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赠胡人
    妻儿终擬弃,旧识尽名贤。高节嫌趋世,常流笑学仙。金方烧易得,星度算来玄。祇说寻山去,相期已......
  • 送僧还东嘉
    中林昨夜待微月,因想谢公池上楼。何意师言石门路,一瓶还自上归舟。...
  • 松径
    霜子落秋筇卓破,雨钗堆地屐拖平。不知呵止长安客,肯爱深穿冷翠行。...
  • 送史宫赞兰溪解印归阙
    杜若萋萋天似水,一樯风信快吟怀。春坊冠盖还朝籍,宝婺豀山别悬殊斋。访旧约僧登北固,破程乘月......
  • 寄上金陵马右丞
    惠爱如春威似霜,神明佳政蔼余杭。集贤庭畔依依柳,无限行人比颂棠。...
  • 虢略秀才以七言四韵诗为寄辄敢酬和幸惟采览
    本无高亮似阳城,但爱松风入耳声。五亩自开林下隐,一尊聊敌世间名。交谈不远樵农客,弄翰慵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