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次韵子瞻系御史狱赋狱中榆槐竹柏 榆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辙
2025-07-21

次韵子瞻系御史狱赋狱中榆槐竹柏 榆

宋代  苏辙  

秋风一何厉,吹尽山中绿。
可怜凌云条,化为樵夫束。
凛然造物意,岂复私一木。
置身有得地,不问直与曲。
青松未必贵,枯榆还自足。
纷然落叶下,萧条愧华屋。

次韵子瞻系御史狱赋狱中榆槐竹柏 榆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次韵子瞻系御史狱赋狱中榆槐竹柏 榆翻译及注释

中文译文:

秋风何其凛冽,吹尽了山中的绿色。可怜的凌云条,现在已经被砍伐成了樵夫的柴束。大自然的创造者是那么高傲,不再把注意力放在单独的一棵树上。站在这里,无论是平坦还是崎岖的土地,都是一样的。青松树未必比其他树更贵重,而枯榆树也足以自给自足。现在树叶纷纷飘落,萧条的景象让华丽的建筑物感到惭愧。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种自然美景下的哲学思考,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在秋风中,山中的绿色被吹得无影无踪,凌云条也不再是高大的树木,而变成了普通的柴束。作者通过这种自然景象,表达出对大自然创造者的崇敬和敬畏。他认为自然的创造者高傲而不会把注意力放在单独的一棵树上。作者反思人类应该如何看待自然,而不是一味地追求人类自身的利益。

赏析:

这首诗展示了苏轼深厚的哲学素养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他借助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同时也通过这种思考和感悟,对人类的行为和态度提出了反思和警醒。作者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吹尽山中绿”、“化为樵夫束”、“不问直与曲”等等,让读者产生视觉和感性的联想,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此外,诗中对自然和人类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人类的自省,具有思想性和价值性。

次韵子瞻系御史狱赋狱中榆槐竹柏 榆拼音读音参考

cì yùn zi zhān xì yù shǐ yù fù yù zhōng yú huái zhú bǎi yú
次韵子瞻系御史狱赋狱中榆槐竹柏 榆

qiū fēng yī hé lì, chuī jǐn shān zhōng lǜ.
秋风一何厉,吹尽山中绿。
kě lián líng yún tiáo, huà wéi qiáo fū shù.
可怜凌云条,化为樵夫束。
lǐn rán zào wù yì, qǐ fù sī yī mù.
凛然造物意,岂复私一木。
zhì shēn yǒu de dì, bù wèn zhí yǔ qū.
置身有得地,不问直与曲。
qīng sōng wèi bì guì, kū yú hái zì zú.
青松未必贵,枯榆还自足。
fēn rán luò yè xià, xiāo tiáo kuì huá wū.
纷然落叶下,萧条愧华屋。


相关内容11:

近代西曲歌 乌夜啼

奉和随王殿下诗 十六

梁雅乐歌 献雅

浣溪沙

鹊踏枝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试院唱酬十一首 次前韵
    南国号多士,几人洙泗风。英材自入彀,坏阵不劳攻。文缛山藏豹,飞高弋慕鸿。蚩妍归品藻,得失付......
  • 悲愤诗
    嗟薄祜兮遭世患。宗族殄兮门户单。身执略兮入西关。历险阻兮之羗蛮。山谷眇兮路漫漫。眷东顾兮但......
  • 念奴娇 长干里
    逶迤曲巷,在春城斜角,绿杨荫里。赭白青黄墙砌石,门映碧溪流水。细雨饧箫,斜阳牧笛,一径穿桃......
  •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 已亥杂诗 3
    罡风力大簸春魂,虎豹沈沈卧九阍。终是落花心绪好,平生默感玉皇恩。...
  • 偶作
    兵风鹤尽华亭夜,彩笔鹦销汉水春。天道到来那可说,无名人杀有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