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成语 >十恶不赦意思及出处_十恶不赦成语解释
2025-10-06

十恶不赦

拼音:shí è bù shè

成语解释: 十恶:旧刑律中规定的十种重罪。指罪恶极大;不可饶恕。
成语出处: 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这药死公公的罪名,犯在十恶不赦。”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 紧缩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恶,不能读作“wù”。赦,不能读作“chì”。
成语辨形: 赦,不能写作“色”。
成语辨析: ~和“罪大恶极”;都有“罪恶极大”的意思。但~偏重于“不赦”;“罪大恶极”偏重于“罪恶大到极点。”
近义词: 罪大恶极 »、罪该万死 »
反义词: 罚不当罪 »、立功赎罪 »
成语例子: 这个暴徒,拦路抢劫,谋财害命,真是十恶不赦。
成语谜语: 死囚

十恶不赦是什么意思

十恶不赦

十恶:指十种不可赦免的重大罪行,即:谋反、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形容罪大恶极,不可饶恕

十恶不赦的罪犯

国语辞典

形容罪大恶极,不可饶恕。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这药死公公的罪名,犯在十恶不赦。」近罪恶滔天

十恶不赦的网络解释

“十恶不赦”是指中国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其专制统治,在法律上规定有十种重大犯罪不能赦免。在历史上,十恶提法是逐步演变而成的。至北朝北齐时开始规范化,定十条重罪,即反逆、大逆、叛、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内乱十条。至隋正式把重罪十条改为十恶,并列入法典。这十恶是:一谋反,阴谋造反,推翻封建王朝;二谋大逆,谋化毁坏皇帝的宗庙、祖墓或宫室等蔑视和侵犯皇帝尊严的行为;三谋叛,暗中策划背叛朝廷的行为;四恶逆,对直系和旁系尊亲属或兄、姊、夫及其直系尊亲属的杀害行为或对祖父母、父母殴打行为;五不道,灭绝人性,违反封建伦理道德的行为;六大不敬,不尊敬皇帝的言行;七不孝,对直系尊亲属的忤逆行为;八不睦,亲属间的谋杀、出卖、殴打或控告的行为:九不义,违背封建仁义道德的犯罪行为;十内乱,违反封建伦理纲常的奸污行为。这十恶,经唐至清,除元有略改外,相沿而用,并规定对犯有十恶的不得赦免。《隋书·刑法志》:“犯十恶及故杀人狱成者,虽会(遇)赦,犹除名。”《元曲·关汉卿〈窦娥冤〉四》:“这药死公公的罪名,犯在十恶不赦”。

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十恶不赦的解释含义,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


相关内容11:

连更彻夜

逞奇眩异

蠢头蠢脑

思如涌泉

毫厘丝忽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积习成俗
    此成语的意思及出处 一种做法反复多次实施就成了习俗。 成语出处: 晋 申绍《上疏陈时务》:“宰......
  • 厚貌深情
    此成语的意思及出处 外貌厚道,内心不可捉摸。 成语出处: 庄周《庄子 列御寇》:“天犹有春秋冬......
  • 头梢自领
    此成语的意思及出处 自己扯着头发。比喻自讨苦吃,自找麻烦。 成语出处: 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三......
  • 碎心裂胆
    此成语的意思及出处 形容异常恐惧。 成语出处: 《四游记萧后吕客谈兵》:“仗臣平生所学,排上南......
  • 苇组词,开头、中间、结尾的词语
    芦苇苇席苇子苇塘芦苇丛苇丛芦苇荡苇叶苇箔苇草一苇可航前苇塘孟庭苇石苇竹苇芦苇沼泽苇帘子苇眉......
  • 好善乐施
    此成语的意思及出处 好:喜欢;善:亲善;乐:乐意;施:施舍;把财产给别人。指喜欢作善事;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