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成语 >言过其实意思及出处_言过其实成语解释
2025-07-18

言过其实

拼音:yán guò qí shí

成语解释: 言:语言;过:超过;越过;实:实际。原指言语不实;超过自己的实际能力。现多指说话说得过分夸张、不符合实际。
成语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其,不能读作“qī”。
成语辨形: 实,不能写作“拾”。
成语辨析: ~和“夸大其词”;都有“说的话和实际情况不符合”的意思。但~偏重在言语过分、浮夸;还常用来表示人的性格;“夸大其词”偏重在夸大。
近义词: 夸大其辞 »、夸夸其谈 »、名不副实 »
反义词: 言必有信、恰如其分 »、名副其实 »
成语例子: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21章:“他被梁大老汉言过其实的话吓唬住了。”
成语谜语: 夸口

言过其实是什么意思

言过其实

(1) 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

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三国志·马良传》

(2) 后亦指说话过分,不符合事实

国语辞典

语本《管子.心术上》:「物固有形,形固有名。此言不得过实,实不得延名。」指言辞虚妄夸大,与事实不相符。《三国演义.第九六回》:「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儿女英雄传.第四回》:「且住!说书的这话怕有些言过其实。」近过甚其辞,夸大其词,夸夸其谈

言过其实的网络解释

言过其实(yán guò qí shí)是一个中国汉语成语,作谓语、定语,实:实际。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出自《三国志·蜀书·马良传》: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言过其实的解释含义,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


相关内容11:

昏镜重明

掂斤抹两

心术不端

船到桥门自然直

势钧力敌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相时度力
    此成语的意思及出处 相:察看。观察时机,估算力量 成语出处: 唐司空图《题东汉传后》:“君子救......
  • 抑组词,开头、中间、结尾的词语
    抑制压抑抑郁抑或抑郁症抑制剂抑止抑扬顿挫平抑抑制性贬抑抑菌抑扬抑爆抑强扶弱压抑感抑菌作用抑......
  • 甘雨随车
    此成语的意思及出处 旧时称讼地方官的政治措施的话。 成语出处: 《太平御览》第十卷引三国吴谢承......
  • 摆老资格
    此成语的意思及出处 摆出自己具有基于年长的声誉或权威 成语出处: 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
  • 破奸发伏
    此成语的意思及出处 揭露隐藏的坏人。 成语出处: 宋范仲淹《宋故卫尉少卿分司西京胡公神道铭》:......
  • 相得恨晚
    此成语的意思及出处 认识太晚了。形容新交的朋友十分投合 成语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