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ú lóng fèng chú
成语解释: | 伏龙:(卧龙)诸葛孔明。凤雏:庞士元。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 |
---|---|
成语出处: |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语 |
成语用法: | 作宾语、定语;指能人 |
成语结构: | 联合式成语 |
产生年代: | 古代成语 |
成语例子: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伏龙凤雏,司马徽称孔明庞士元之奇。” |
词语分开解释
伏龙 : 1.潜伏着的龙。比喻隐居待时的贤者。 2.指灶神。 3.阴阳家的禁忌日之一。
凤雏 : 1.幼凤。 2.比喻俊杰。 3.古曲名。即《凤将雏》。
凤雏 : 1.幼凤。 2.比喻俊杰。 3.古曲名。即《凤将雏》。
伏龙凤雏是什么意思
原谓隐居待时的贤者。《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土元也。'"后因以指诸葛亮(字孔明)和庞统(字士元)。 国语辞典
比喻有潜能而未被发掘者。《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伏龙凤雏的网络解释

伏龙:(卧龙)诸葛亮(孔明)。凤雏:庞统(士元)。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
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伏龙凤雏的解释含义,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
相关内容11:
水清无鱼
庸庸碌碌
夺其谈经
拉捭摧藏
影不离灯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