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送范漕赴召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崔与之
2025-07-19

送范漕赴召

宋代  崔与之  

汲古千寻绠,通今八面窗。
相逢俱气许,未语已心降。
分镇中边蜀,归途内外江。
禁城风雨放,应念鹿门庞。

送范漕赴召作者简介

崔与之(1158~1239)南宋名臣。字正子,一字正之,号菊坡,谥清献,原籍宁都白鹿营 (今江西省宁都县黄石镇营底村),幼年随父移居广东增城,故《宋史》载其广州人,《中国人名大辞典》载其增城(中新坑背崔屋村)人。绍熙四年(1193)进士。授浔州司法参军,调淮西提刑司检法官,特授广西提点刑狱。嘉定中,权发遣扬州事、主管淮东安抚司公事,知成都府兼本路安抚使。端平元年(1234),授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二年,除参知政事。三年,拜右承相兼枢密使。嘉熙三年以观文殿大学士奉祠。著有《崔清献公集》。

送范漕赴召翻译及注释

《送范漕赴召》是一首宋代崔与之的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汲古千寻绠,
通今八面窗。
相逢俱气许,
未语已心降。
分镇中边蜀,
归途内外江。
禁城风雨放,
应念鹿门庞。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崔与之送别范漕的情景。范漕是古代官员,他要前往边境的蜀地,被崔与之送别。诗中表达了对范漕的赞赏和祝福,同时也抒发了对离别的感叹和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下面是对各句的赏析:

1. "汲古千寻绠":汲古意味着向古代汲取智慧和经验,千寻绠指古代编织衣物的细丝。这句表达了作者对范漕博学多才的赞美。

2. "通今八面窗":八面窗指窗户,这里用八面窗比喻范漕对时事的了解广泛而通透。作者称赞范漕能够通晓时代的种种变化和事务。

3. "相逢俱气许,未语已心降":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与范漕的默契和心灵交流。相逢的瞬间,彼此的情感和意志就已经相通,无需言语。

4. "分镇中边蜀,归途内外江":范漕被分派到边境的蜀地,此句表达了他要离开京城,前往边境的旅程。归途中将经过内外江河,也暗示了范漕的旅途将会充满险阻。

5. "禁城风雨放,应念鹿门庞":这句描绘了范漕离开京城后的情景。禁城指京城的宫殿,风雨放意味着范漕已经远离宫廷的安稳生活。作者希望范漕能够怀念他在鹿门的家乡和亲人。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范漕的送别与祝福之情,同时也透露了离别的伤感和思念之情。通过对范漕的赞美和关怀,诗人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别离的感慨,给人以深思和共鸣的空间。

送范漕赴召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fàn cáo fù zhào
送范漕赴召

jí gǔ qiān xún gěng, tōng jīn bā miàn chuāng.
汲古千寻绠,通今八面窗。
xiāng féng jù qì xǔ, wèi yǔ yǐ xīn jiàng.
相逢俱气许,未语已心降。
fēn zhèn zhōng biān shǔ, guī tú nèi wài jiāng.
分镇中边蜀,归途内外江。
jìn chéng fēng yǔ fàng, yīng niàn lù mén páng.
禁城风雨放,应念鹿门庞。


相关内容11:

梅花

即事

题竹赠卫清叔之潭州

登庞公读书堂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西江月
    妙墨龙蛇飞动,新词雪月交光。论文齿颊带冰霜。凤阁从来宫样。寿菊丛开三径,清姿高压群芳。折花......
  • 浪淘沙
    我有一张琴。随坐随行。 无弦胜似有弦声。欲对人前弹一曲,不遇知音。 夜静响琤轰。神鬼俱惊。 惊......
  • 和张时可景灵宫即事及暂归南湖二诗
    南湖风月想经行,隐兴常多薄宦情。辇毂只今烦佐治,僮奴休复事欢迎。人如仲举舆增重,客为相如座......
  • 庆余思永冠
    礼仪今既备,告字亦攸宜。自昔学深造,莫非原自思。近而仁固在,□□□堪施。字子曰思永,饮哉保......
  • 晓起有怀仲晦彦集不至
    月落北牖晓,邻鸡号梦残。林端清露坠,寝衣凄已单。爽朗朝景晰,嘲啾庭雀喧。日高溪雾收,四望开......
  • 矮桃
    花叶自低昂,攀折人不舍。偷实定短人,朔辩愧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