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送郑大台文南觐(郑畋)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李商隐
2025-07-21

送郑大台文南觐(郑畋)

唐代  李商隐  

怀念  感伤  失意  

黎辟滩声五月寒,南风无处附平安。
君怀一匹胡威绢,争拭酬恩泪得干。

送郑大台文南觐(郑畋)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送郑大台文南觐(郑畋)翻译及注释

《送郑大台文南觐(郑畋)》诗词是唐代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送别郑畋南下使命的场景。以下是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黎明边缘流淌奔放的浪声,五月的寒意仍然弥漫。
南风无处停息,吹来的只有危险和不安。
郑大台你怀抱着当地的胡威绢,
恳请你用它擦干流下的感恩之泪。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寒意和南风的不安,表达了诗人对郑畋去远方使命的送别之情。诗人以流淌的浪声和五月的寒意,描绘了丰富的自然景象,将这种宏大的氛围与郑畋的使命联系起来。诗中的“君怀一匹胡威绢,争拭酬恩泪得干”,表达了诗人对郑畋心怀感激之情,并送他一匹胡威绢以示赞赏和祝福。

赏析:
这首诗以娓娓动听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郑畋的送别之情。通过描绘黎明边缘流淌的奔放浪声和五月的寒意,诗人创造出一种寂静、凄凉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送别时的情绪。

诗中的“南风无处附平安”,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郑畋担任的使命的艰巨和危险。然而,诗人用“君怀一匹胡威绢”和“酬恩泪”来表达自己对郑畋的赞赏和祝福,体现了郑畋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和诗人的惜别之情。

整首诗通过短小精悍的语言和描写细腻的意象,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郑畋的赞赏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诗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折射了唐代社会的风云变幻和官员的使命艰难。

送郑大台文南觐(郑畋)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zhèng dà tái wén nán jìn zhèng tián
送郑大台文南觐(郑畋)

lí pì tān shēng wǔ yuè hán, nán fēng wú chǔ fù píng ān.
黎辟滩声五月寒,南风无处附平安。
jūn huái yī pǐ hú wēi juàn, zhēng shì chóu ēn lèi dé gàn.
君怀一匹胡威绢,争拭酬恩泪得干。


相关内容11:

郊园秋日寄洛中友人

伤故湖州李郎中

郑州献从叔舍人褎

送郭秀才游天台

妓席暗记送同年独孤云之武昌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沧浪峡
    缨带流尘发半霜,独寻残月下沧浪。一声溪鸟暗云散,万片野花流水香。昔日未知方外乐,暮年初信梦......
  • 题二首后重有戏赠任秀才
    一丈红蔷拥翠筠,罗窗不识绕街尘。峡中寻觅长逢雨,月里依稀更有人。虚为错刀留远客,枉缘书札损......
  • 韩信庙
    朝言云梦暮南巡,已为功名少退身。尽握兵权犹不得,更将心计托何人。...
  • 出永通门经李氏庄
    飞轩危槛百花堂,朝宴歌钟暮已荒。中散狱成琴自怨,步兵厨废酒犹香。风池宿鸟喧朱阁,雨砌秋萤拂......
  • 经古行宫
    台阁参差倚太阳,年年花发满山香。重门勘锁青春晚,深院垂帘白昼长。草色芊绵侵御路,泉声呜咽绕......
  • 哭刘司户蕡
    路有论冤谪,言皆在中兴。空闻迁贾谊,不待相孙弘。江阔惟回首,天高但抚膺。去年相送地,春雪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