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京师秋兴次谢太史韵诗意和翻译_明代诗人高启
2025-09-07

京师秋兴次谢太史韵

明代  高启  

柳外秋风起御河,京华客子意如何。
伎同北郭知应滥,俸比东方愧已多。
梁寺钟来残月落,汉宫砧断早鸿过。
不材幸得同趋阙,几度珊珊候晓珂。

京师秋兴次谢太史韵作者简介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京师秋兴次谢太史韵翻译及注释

《京师秋兴次谢太史韵》是明代诗人高启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柳外秋风起御河,
京华客子意如何。
伎同北郭知应滥,
俸比东方愧已多。

梁寺钟来残月落,
汉宫砧断早鸿过。
不材幸得同趋阙,
几度珊珊候晓珂。

中文译文:
秋天的风吹拂着柳树,御河畔的景色美丽。身为京华的游子,心中的思绪如何呢?才艺与北郭的知名度相比,显得有些不足,官俸与东方的贤士相比,更是感到惭愧。

梁寺的钟声传来,残月渐落,汉宫的砧杵声断续,早起的鸿雁已经飞过。虽然自己才华不足,但幸运地得到了同趋朝廷的机会,多次期待着早晨的珂珂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京师(即北京)的秋天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高启对自身才华和地位的思考和感慨。

诗中的柳外秋风、御河、梁寺钟声等描绘了京师秋天的美景,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和流转。而诗人则以京华客子的身份,表达了对自己才艺和地位的思考。他自谦才艺不及北郭(指北郭冯翊,当时有名的才子),官俸也不如东方贤士,感到自己的不足和愧疚。

然而,诗人也有幸得到了同趋朝廷的机会,多次期待着早晨的珂珂声(指朝廷的早朝),这表明他对于自己的才华和地位仍然抱有一定的期待和希望。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个人经历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才华和地位的思考和反思,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京师秋兴次谢太史韵拼音读音参考

jīng shī qiū xìng cì xiè tài shǐ yùn
京师秋兴次谢太史韵

liǔ wài qiū fēng qǐ yù hé, jīng huá kè zi yì rú hé.
柳外秋风起御河,京华客子意如何。
jì tóng běi guō zhī yīng làn, fèng bǐ dōng fāng kuì yǐ duō.
伎同北郭知应滥,俸比东方愧已多。
liáng sì zhōng lái cán yuè luò, hàn gōng zhēn duàn zǎo hóng guò.
梁寺钟来残月落,汉宫砧断早鸿过。
bù cái xìng de tóng qū quē, jǐ dù shān shān hòu xiǎo kē.
不材幸得同趋阙,几度珊珊候晓珂。


相关内容11:

始闻夏蝉

送胡簿之阳朔

山中春晓听鸟声

过僧舍访吕敏

蔡村田家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东归至枫桥
    故人当日送登畿,此地停舟醉落晖。惭愧临河旧攀柳,尚留青眼看人归。...
  • 夜泛湖至东舍
    渔村港头初月上,鹅鸭不惊菰荻响。隔湖烟寺远钟来,居人尽归吾独往。寒风萧萧寒浪生,舟中欠载酒......
  • 咏夏冰
    寒收疑冻井,晚荐纳凉宫。抱洁存天质,销炎夺化工。气蒸金碗润,色映玉盘空。弱藻含犹在,纤尘隔......
  • 送证上人住持道场
    緌公昔年住宝坊,龙象蹴踏腾毫芒。袈裟曾侍玉座旁,万众闤听讲仁王。弟子如云来四方,朝钟暮鼓鸣......
  • 马周见太宗图
    封事朝闻夕拜官,新丰无复客衣寒。书生未有鸢肩相,只说君臣际会难。...
  • 期陈则不至闻宿清隐兰若
    幽禽雨中响,门掩春塘绿。思君暮不来,应伴山僧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