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己亥初度(时年三十四)诗意和翻译_明代诗人高启
2025-09-07

己亥初度(时年三十四)

明代  高启  

风雨空斋诵蓼莪,今年初度客中过。
人生七十寻常寿,未过还怜一半多。

己亥初度(时年三十四)作者简介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己亥初度(时年三十四)翻译及注释

《己亥初度(时年三十四)》是明代诗人高启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风雨中独自诵读蓼莪(一种植物)的情景,表达了他在今年初度作客他乡的感受。诗中提到人的寿命七十岁,但作者认为这只是寻常的寿命,他还怜悯自己已经过去了一半多的岁月。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可以是:

风雨中,我独自在空荡的斋室里诵读着蓼莪,
今年初度,我作客在他乡。
人的寿命七十岁是常态,
但我还怜悯自己已经过去了一半多的岁月。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通过描绘风雨中的空斋和诵读蓼莪的情景,诗人营造了一种孤独和忧伤的氛围。他在客居他乡时,意识到自己已经度过了人生的一大半,对此感到惋惜和怜悯。

这首诗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时代背景:这首诗是明代的作品,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但也是一个动荡的时期。在这个时代,人们常常面临离乡背井、流离失所的情况,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他乡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2. 自然意象:诗中的风雨和蓼莪是自然意象的象征。风雨代表着世事变幻、时光流逝,而蓼莪则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脆弱。通过运用这些自然意象,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思考和感慨。

3. 对生命的思考:诗人通过提到人的寿命七十岁,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他认为七十岁只是寻常的寿命,而自己已经度过了一半多的岁月,对此感到惋惜和怜悯。这种对生命短暂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思索和对时光流逝的敏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风雨中的空斋和诵读蓼莪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思考和感慨。诗人通过自然意象和对生命的思考,传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思索和对时光流逝的敏感。

己亥初度(时年三十四)拼音读音参考

jǐ hài chū dù shí nián sān shí sì
己亥初度(时年三十四)

fēng yǔ kōng zhāi sòng liǎo é, jīn nián chū dù kè zhōng guò.
风雨空斋诵蓼莪,今年初度客中过。
rén shēng qī shí xún cháng shòu, wèi guò hái lián yī bàn duō.
人生七十寻常寿,未过还怜一半多。


相关内容11:

书何贡士居

途中对雪

枕上和圆机绝句梅花十有四首

感事

见诸公唱和暮春诗轴次韵作九首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别亲旧
    岁暮征裘返故园,愀然去国亦难论。独寻碧草日三径,谁在红莲夜五门。久分云霄能割席,乍惊褴缕有......
  • 席上别诸公
    西城别袂望东城,勇发征车却怯行。朋肯声前金阙恨,胡卢歌里玉关情。莺啼有意因风断,山影无垠为......
  • 寄谢任伯察院
    终日小园何所为,忘言不读国风诗。闲来却觉呻吟好,老去仍知疾病宜。月在鄜州能到此,人游梁苑误......
  • 对月偶成
    我屋天之东,月从海西来。不解传消息,起舞兴悠哉。千里玉绳断,万顷金波开。为我清皮骨,怜我兀......
  • 京师寓廨(三首)
    几夜频听雨,经春不见花。蘼芜青渚燕,杨柳白门鸦。拙宦危机远,工吟癖性加。闲坊车马少,不似住......
  • 过汉武望仙宫在鄜寺之西三绝句
    山下时时闻凤箫,山中处处得蟠桃。刘郎仙去何难事,不用飞楼百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