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古松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齐己
2025-09-06

古松

唐代  齐己  

雷电不敢伐,鳞皴势万端。
蠹依枯节死,蛇入朽根盘。
影浸僧禅湿,声吹鹤梦寒。
寻常风雨夜,应有鬼神看。

古松作者简介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古松翻译及注释

诗词:《古松》
作者:齐己
朝代:唐代

雷电不敢伐,鳞皴势万端。
蠹依枯节死,蛇入朽根盘。
影浸僧禅湿,声吹鹤梦寒。
寻常风雨夜,应有鬼神看。

中文译文:
雷电都不敢触碰它,树皮皱纹多如鳞甲。
蠹虫附着在枯节上死去,蛇盘踞在朽根下。
树影潜入僧侣的寺庙,风声吹散鹤的梦境。
在平凡的风雨夜晚,定有鬼神在窥视。

诗意:
这首诗以一棵古老的松树为主题。松树象征着长寿和坚韧不拔的品质,它们在自然界中常常被视为神圣的存在。诗中表现了这棵松树的威严和庄重。雷电都不敢靠近它,显示了它的伟大和威力。树皮上的皱纹数不胜数,形容了它历经岁月的沧桑和坚忍。蠹虫生活在枯节上,蛇蜿蜒在朽根下,显示了生命的枯朽和死亡的存在。松树的影子渗透进僧侣的禅室,风声吹散鹤的梦境,传达了松树作为宇宙灵性象征的重要意义。诗人笔下的风雨夜晚,更加增添了神秘和诡异的氛围,暗示着鬼神的存在。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一棵古松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通过雷电不敢伐和树皮上的鳞皴,展现了松树的神圣和坚韧。蠹虫和蛇的形象暗示了生命的消亡和衰老。影浸僧禅湿和声吹鹤梦寒,将松树与精神世界联系起来,显示了它作为精神象征的意义。最后,寻常风雨夜和鬼神的出现给整首诗增添了神秘色彩,也对人们对未知世界的猜测和探索提出了问题。这首诗描绘了松树的庄严和威严,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和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古松拼音读音参考

gǔ sōng
古松

léi diàn bù gǎn fá, lín cūn shì wàn duān.
雷电不敢伐,鳞皴势万端。
dù yī kū jié sǐ, shé rù xiǔ gēn pán.
蠹依枯节死,蛇入朽根盘。
yǐng jìn sēng chán shī, shēng chuī hè mèng hán.
影浸僧禅湿,声吹鹤梦寒。
xún cháng fēng yǔ yè, yīng yǒu guǐ shén kàn.
寻常风雨夜,应有鬼神看。


相关内容11:

别东林后回寄修睦

寄清溪道友

再逢虚中道士三首

己卯岁值冻阻归有作

赠无本上人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城中示友人
    久与寒灰合,人中亦觉闲。重城不锁梦,每夜自归山。雨破冥鸿出,桐枯井月还。唯君道心在,来往寂......
  • 句
    今日再三难更识,谶辞唯道待钱来。(周宝莅丹阳,州人有事,辄云待钱来,后果以钱镠代之。此上钱......
  • 送节大德归阙
    西京曾入内,东洛又朝天。圣上方虚席,僧中正乏贤。晨光金殿里,紫气玉帘前。知祝唐尧化,新恩异......
  • 新燕
    燕燕知何事,年年应候来。却缘华屋在,长得好时催。花外衔泥去,空中接食回。不同黄雀意,迷逐网......
  • 荆州新秋病起杂题一十五首·病起见闲云
    病起见闲云,空中聚又分。滞留堪笑我,舒卷不如君。触石终无迹,从风或有闻。仙山足鸾凤,归去自......
  • 答陈秀才
    万事皆可了,有诗门最深。古人难得志,吾子苦留心。野叠凉云朵,苔重怪木阴。他年立名字,笑我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