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竟陵遇昼公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齐己
2025-07-19

竟陵遇昼公

唐代  齐己  

高迹何来此,游方渐老身。
欲投莲岳夏,初过竟陵春。
锡影离云远,衣痕拂藓新。
无言即相别,此处不迷津。

竟陵遇昼公作者简介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竟陵遇昼公翻译及注释

诗词《竟陵遇昼公》描绘了诗人齐己游历途中与昼公的相遇情景。诗中通过描述诗人的高迹和游方的岁月逐渐增长而渐渐老去的身体,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向往,欲去莲岳夏寻找一片宁静的栖息之地。诗人初次到达竟陵春,他的行止和思考留下了一些痕迹,但他并不迷失自己,最后他和昼公无言相别,诗人判断这里不是他寻找的出口。

中文译文:

高迹何来此,游方渐老身。
我这位高尚而行远的人来到此地,漫游岁月逐渐消耗我的身体。

欲投莲岳夏,初过竟陵春。
我想寻找一片平静的居所,或许在莲花山或夏山。初次来到竟陵的春天。

锡影离云远,衣痕拂藓新。
杖影隐于云中,相隔遥远,衣襟拂去了新生的青苔。

无言即相别,此处不迷津。
无需言语,就分别离去,这里并不是我想要找的出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叙述了齐己游历途中与昼公相遇的经历,通过景物描写和内心独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诗中的“高迹”和“游方渐老身”暗示了诗人的高洁和归隐之志,但也暗含了岁月无情的催人老去。

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想要找到一片安静的栖息之地。莲岳夏和竟陵春代表了这样的向往。

“锡影离云远,衣痕拂藓新”描绘了诗人的身影隐在云雾中,脚下留下了青苔的痕迹,这些细节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行走的痕迹。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与昼公的相遇和分别,诗人认为这里并不是他寻找的出口,而是继续前行的开始。

整首诗写景描写简洁明了,情感抒发深沉含蓄,使读者对人生的短暂与追求更加深思。

竟陵遇昼公拼音读音参考

jìng líng yù zhòu gōng
竟陵遇昼公

gāo jī hé lái cǐ, yóu fāng jiàn lǎo shēn.
高迹何来此,游方渐老身。
yù tóu lián yuè xià, chū guò jìng líng chūn.
欲投莲岳夏,初过竟陵春。
xī yǐng lí yún yuǎn, yī hén fú xiǎn xīn.
锡影离云远,衣痕拂藓新。
wú yán jí xiāng bié, cǐ chù bù mí jīn.
无言即相别,此处不迷津。


相关内容11:

送人南游

新笋

感怀寄卢给事二首

怀邻叟

荆州新秋病起杂题一十五首·病起见庭柏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答知己自阙下寄书
    故人劳札翰,千里寄荆台。知恋文明在,来寻江汉来。群机喧白昼,陆海涨黄埃。得路应相笑,无成守......
  • 谢虚中寄新诗
    旧友一千里,新诗五十篇。此文经大匠,不见已多年。趣极同无迹,精深合自然。相思把行坐,南望隔......
  • 新秋霁后晚眺怀先公
    雨霁湘楚晚,水凉天亦澄。山中应解夏,渡口有行僧。鸟列沧洲队,云排碧落层。孤峰磬声绝,一点石......
  • 送友人游湘中
    怀才难自住,此去亦如僧。何处西风夜,孤吟旅舍灯。路沿湘树叠,山入楚云层。若有东来札,归鸿亦......
  • 荆州新秋病起杂题一十五首·病起见衰叶
    病起见衰叶,飘然似我身。偶乘风有韵,初落地无尘。纵得红沾露,争如绿带春。因伤此怀抱,聊寄一......
  • 陪冯使君游六首·锦沙墩
    临水登山兴自奇,锦沙墩上最多时。虽云发白孤峰好,其奈名清圣主知。草媚莲塘资逸步,云生松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