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和唐公舍人访净因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安石
2025-07-19

和唐公舍人访净因

宋代  王安石  

西城方外士,传法自南华。
高蹈玩一世,旁通兼数家。
来游仁者静,传咏正而葩。
乘兴何时再,还能托後车。

和唐公舍人访净因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和唐公舍人访净因翻译及注释

诗词:《和唐公舍人访净因》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中文译文:
在西城的郊外有位士人,他的法脉传承自南华。他高蹈自得,通晓多家的学说。他来到这里,与有仁德的人共同静心修行,传承咏唱的正统并开出花朵。他正乘着兴致,何时再次回来呢?也许还能托后人继续他的事业。

诗意:
这首诗以一种悠远而超凡的笔调,表达了诗人对士人净因的赞赏和惋惜之情。净因是一个通达多家学说的人,他不仅有学问,而且品德高尚,对于修行和传承正统有着执着追求。诗人赞颂了净因的学识广博、品德高尚和修行的精神,同时也表示了对他离去的惋惜之情。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净因再次回来继续传承事业的期望和希望。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士人净因的景仰和欣赏之情。诗人通过几个简短的词句勾勒出净因的形象,他不仅通达多家学说,而且修为高深,对于传承正统有着坚定的信念。诗中的"高蹈"和"乘兴"表达了净因超脱尘世的境界和对于修行的热爱。诗人希望净因能够再次回来,继续传承事业,这体现了对于正统文化的珍视和对后人的期望。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和思考,给人以启迪和思考的空间。

和唐公舍人访净因拼音读音参考

hé táng gōng shè rén fǎng jìng yīn
和唐公舍人访净因

xī chéng fāng wài shì, chuán fǎ zì nán huá.
西城方外士,传法自南华。
gāo dǎo wán yī shì, páng tōng jiān shù jiā.
高蹈玩一世,旁通兼数家。
lái yóu rén zhě jìng, chuán yǒng zhèng ér pā.
来游仁者静,传咏正而葩。
chéng xìng hé shí zài, hái néng tuō hòu chē.
乘兴何时再,还能托後车。


相关内容11:

寄曾子固二首

送李质夫之陕府

次韵答陈正叔二首

送李才元校理知邛州

得书知二弟附陈师道舟上汴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离蒋山
    出谷频回首,逢人更断肠。桐乡岂爱我,我自爱桐乡。...
  • 留题曲亲盆山
    巧与天成未觉殊,国工施手岂须臾。根连沧海蓬莱阔,势压黄河砥柱孤。坐上烟岚生紫翠,影中楼阁见......
  • 舒州被召试不赴偶书
    戴盆难与望天兼,自怪虚名亦自嫌。槁壤太牢俱有味,可能蚯蚓独清廉。...
  • 独行
    朱颜日夜不如故,深感杏花相映红。尽日独行春色里,醉吟谁肯伴衰翁。...
  • 赠安大师
    独龙冈北第三峰,逋客归来老更慵。败屋数椽青缭绕,冷云深处不闻锺。...
  • 悼王致处士
    处士生涯水一瓢,行年七十更萧条。老妻稻下分遗秉,弱子松间拾堕樵。岂有声名高後世,遂无饘粥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