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资国山口石桥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强至
2025-07-23

资国山口石桥

宋代  强至  

前日枯槎接断溪,今朝白石跨完堤。
牧儿静立牛磨角,诗客闲惊马驻蹄。
涧雨涨来流浅濑,山风扫过断纤泥。
十家岂乏相如辈,当有人从柱上题。

资国山口石桥翻译及注释

《资国山口石桥》是宋代诗人强至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位于资国山口的石桥,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感慨。

诗意:
前日,河水暴涨,将槎船冲断,无法跨越溪流;而今天,桥上的白石已经搭建好,可以顺利地跨过堤岸。在这座石桥旁,牧童静静地立着,他的牛正在磨角;而一位诗客安静地坐着,却被突然停下来的马蹄声吓了一跳。雨水涨过溪流,流水变得浅浅的,山风吹过,扫过断裂的草纤和泥土。这里虽然不乏有才华的人物,但还没有人在桥柱上题诗。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为背景,通过描写石桥和周围的场景,反映了时光的变迁和人事的更迭。前两句描述了河水暴涨的情景,通过对比前日和今朝的情境变化,表现出作者对时间流转和事物变迁的感慨。牧童和诗客的描写,展示了生活中的平凡和闲适,寄托了人们对宁静和自然的向往。涧雨涨来流浅濑,山风扫过断纤泥的描写,则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暗示了岁月的洗礼和历史的沉淀。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当地文化和人才的期待,希望有人能够在石桥柱上题诗,为这个地方增添一份文化底蕴。

整首诗以简练而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自然与人文的画面,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传递出对时间变化和历史沉淀的思考。诗中透露出对宁静、自然和文化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敏感洞察和对人文景观的留恋之情。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载体,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传递出深邃的诗意和情感,使读者在阅读和品味中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之美。

资国山口石桥拼音读音参考

zī guó shān kǒu shí qiáo
资国山口石桥

qián rì kū chá jiē duàn xī, jīn zhāo bái shí kuà wán dī.
前日枯槎接断溪,今朝白石跨完堤。
mù ér jìng lì niú mó jiǎo, shī kè xián jīng mǎ zhù tí.
牧儿静立牛磨角,诗客闲惊马驻蹄。
jiàn yǔ zhǎng lái liú qiǎn lài, shān fēng sǎo guò duàn xiān ní.
涧雨涨来流浅濑,山风扫过断纤泥。
shí jiā qǐ fá xiàng rú bèi, dāng yǒu rén cóng zhù shàng tí.
十家岂乏相如辈,当有人从柱上题。


相关内容11:

依韵和李持正晚晴出谒王子高马上口占之作

石亢之出铜雀台砚相示信笔题其后

谢知府少卿

同杨公济赋破山得开字

次韵国博九日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送蹇磻翁都官赴粹梁门
    共昔登龙客,仍今同舍郎。后先趋帅府,南北重离觞。塞角催秋月,边烽落晓霜。军城看趣召,能久赖......
  • 送粹中赴举
    朔风搅疏林,短日寒无晖。有客气轩昂,束书赴礼闱。行橐虽云轻,满抱藏珠玑。出以售春官,善价其......
  • 古剑
    只因耕战地,得此古龙泉。磨拭自今日,埋藏曾几年。无将试蛟窟,宜待静狼烟。寄语奸邪辈,当锋莫......
  • 送度支刘郎中被旨赴阙
    赴辟函关道,来时犯雪泥。今乘匹马过,早见晚莺啼。峣阙兼程到,丹墀数日跻。一言知国器,三接是......
  • 送王明叟起秀州法掾
    去去持丹笔,当官议是非。壮心低仕路,恋涕湿亲衣。汲浪樯乌急,吴霜稻蟹肥。论文杯酒后,从此故......
  • 韩及甫惠陕梨走笔书句谢之
    霜后琼浆味转饶,关山封寄路迢迢。分甘珍重知君意,应为相如正病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