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和韩钦圣学士襄阳闻喜亭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梅尧臣
2025-07-21

和韩钦圣学士襄阳闻喜亭

宋代  梅尧臣  

亭栏下望汉江水,浮绿无风写镜明。
日脚穿云射洲影,槎头摆子出潭声。
樯帆落处远乡思,砧处动时归客情。
使者徘徊有佳兴,高吟不减谢宣城。

和韩钦圣学士襄阳闻喜亭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和韩钦圣学士襄阳闻喜亭翻译及注释

《和韩钦圣学士襄阳闻喜亭》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梅尧臣。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站在襄阳的闻喜亭上,俯瞰汉江的景色,并表达了他对远方乡思的思念和对归家的情感。

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亭栏下望汉江水,
浮绿无风写镜明。
日脚穿云射洲影,
槎头摆子出潭声。
樯帆落处远乡思,
砧处动时归客情。
使者徘徊有佳兴,
高吟不减谢宣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作者站在襄阳的闻喜亭上,俯瞰汉江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归家的思念之情。

首先,诗人描述了亭栏下望汉江水的景象,用浮绿无风写镜明来形容江水的平静和清澈,仿佛是一面明亮的镜子。接着,诗人描述了太阳的光线穿过云层射在江面上的影子,以及槎头摆子出潭声,描绘了江面上船只的活动和水声的声音。通过这些描写,诗人将读者带入了江水的景色之中,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远方乡思的思念之情。他描述了樯帆落处时的远乡思念,以及听到砧声时的归家情感。樯帆落处远乡思意味着当诗人看到远处的船只离去,他就会思念远方的乡土。而砧处动时归客情则表示当诗人听到敲打砧杵的声音时,就会产生回家的情感,渴望归家。

最后两句表达了使者徘徊有佳兴,高吟不减谢宣城。这里的使者指的是诗人自己,他徘徊在亭上,观赏江水的美景,心情愉悦,高吟不减谢宣城,表达了他在韩钦圣学士的陪伴下,高兴地吟诗,不输给宣城的谢宣城。

整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归家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他在美景中的愉悦和创作的激情。

和韩钦圣学士襄阳闻喜亭拼音读音参考

hé hán qīn shèng xué shì xiāng yáng wén xǐ tíng
和韩钦圣学士襄阳闻喜亭

tíng lán xià wàng hàn jiāng shuǐ, fú lǜ wú fēng xiě jìng míng.
亭栏下望汉江水,浮绿无风写镜明。
rì jiǎo chuān yún shè zhōu yǐng, chá tóu bǎi zǐ chū tán shēng.
日脚穿云射洲影,槎头摆子出潭声。
qiáng fān luò chù yuǎn xiāng sī, zhēn chù dòng shí guī kè qíng.
樯帆落处远乡思,砧处动时归客情。
shǐ zhě pái huái yǒu jiā xīng, gāo yín bù jiǎn xiè xuān chéng.
使者徘徊有佳兴,高吟不减谢宣城。


相关内容11:

韩宗彦寺丞通判邓州

阻风寄刁安国

太师杜相公篇章真草过人远甚而特奖後进流於

次韵王景彝正月十六夜省宿过景灵街

答祖择之惠黄雀鮓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和通判太博鸡冠花十韵
    神农记百卉,五色异甘酸。乃有秋花实,全如鸡帻丹。笼烟何耸耸,泫露更团团。取譬可无意,得名殊......
  • 至灵壁镇於许供奉处得杜挺之书及诗
    去冬过寻历阳守,江沙半遮当利口。口头沙蹙浪如山,浦漵排舟鱼贯柳。却畏浪高难苦留,闻解符来时......
  • 次韵和永叔对雪十韵
    纷纷何乱目,凛凛自开门。著莫风难定,侵凌物已繁。装成新树色,遮尽古苔痕。冷入梁王苑,清乘卫......
  • 依韵公择察推
    君来何所闻,君去何所见。自古慕虚名,往往轻既面。窃常恃赋禀,平直如劲箭。是以五十年,长甘守......
  • 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其二拜马涧
    王子昔凌霓,国人兹拜马。依稀日夜笙,声入寒泉泻。空传七日期,飞鹤何时下。...
  • 依韵和许待制後园宴宾
    春来无处不幽芳,谁复樽前叹异乡。绕榻绮罗观旧艳,傍池桃杏照新妆。柳条拂拂牵丝嫩,蕊粉轻轻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