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其二拜马涧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梅尧臣
2025-07-21

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其二拜马涧

宋代  梅尧臣  

王子昔凌霓,国人兹拜马。
依稀日夜笙,声入寒泉泻。
空传七日期,飞鹤何时下。

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其二拜马涧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其二拜马涧翻译及注释

《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其二拜马涧》是宋代梅尧臣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王子昔凌霓,
国人兹拜马。
依稀日夜笙,
声入寒泉泻。
空传七日期,
飞鹤何时下。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与永叔子聪共同游览嵩山的情景。诗中表达了对古代传说中的王子凌霓的景仰,以及国人在嵩山拜马的场景。诗人通过描绘笙乐声入寒泉,表现了美妙的音乐在山谷中回荡的景象。诗的结尾则表达了对飞鹤的期待,意味着美好的事物将会在未来降临。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富有音乐感的表达方式。首两句“王子昔凌霓,国人兹拜马”描绘了古代传说中王子凌霓的形象,以及当地人民在嵩山上拜马的仪式。通过与传说相连结的现实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王子凌霓的景仰之情和对嵩山文化的敬仰。

接下来的两句“依稀日夜笙,声入寒泉泻”通过声音的描绘,展现了笙乐在山谷中回荡的美妙景象。这种描写形象逼真,使读者仿佛能听到笙乐声在清澈的寒泉中回荡,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最后两句“空传七日期,飞鹤何时下”则带给读者一种期待与希望的情绪。作者期待飞鹤的到来,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即将降临。这种期待也可以理解为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整首诗以嵩山的景观和传说为背景,通过音乐和意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景仰和对美好事物的期待。诗词既展现了嵩山的壮丽景色,又融入了诗人自己的情感和感慨,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其二拜马涧拼音读音参考

tóng yǒng shū zǐ cōng yóu sōng shān fù shí èr tí qí èr bài mǎ jiàn
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其二拜马涧

wáng zǐ xī líng ní, guó rén zī bài mǎ.
王子昔凌霓,国人兹拜马。
yī xī rì yè shēng, shēng rù hán quán xiè.
依稀日夜笙,声入寒泉泻。
kōng chuán qī rì qī, fēi hè hé shí xià.
空传七日期,飞鹤何时下。


相关内容11:

太师杜相公篇章真草过人远甚而特奖後进流於

次韵王景彝正月十六夜省宿过景灵街

答祖择之惠黄雀鮓

答鹅湖长老绍元示太玄图

合流河堤上亭子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依韵公择察推
    君来何所闻,君去何所见。自古慕虚名,往往轻既面。窃常恃赋禀,平直如劲箭。是以五十年,长甘守......
  • 和韩钦圣学士襄阳闻喜亭
    亭栏下望汉江水,浮绿无风写镜明。日脚穿云射洲影,槎头摆子出潭声。樯帆落处远乡思,砧处动时归......
  • 和通判太博鸡冠花十韵
    神农记百卉,五色异甘酸。乃有秋花实,全如鸡帻丹。笼烟何耸耸,泫露更团团。取譬可无意,得名殊......
  • 依韵和许待制後园宴宾
    春来无处不幽芳,谁复樽前叹异乡。绕榻绮罗观旧艳,傍池桃杏照新妆。柳条拂拂牵丝嫩,蕊粉轻轻落......
  • 次韵答黄仲夫七十韵
    春风不择草,万卉皆发萌。盛夏一长养,秋实俱与成。舂粒以蒸炊,刈枯以煎烹。工师调五音,不问咸......
  • 依韵和原甫早赴紫宸朝待旦假寐
    月落西楼露气寒,大明将谒望清班。烛房犹照衣冠上,漏舍欲为鱼鸟间。入仗采旗开日月,在庭金衮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