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别择公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轼
2025-09-06

别择公

宋代  苏轼  

黍离不复闵宗周,何暇雷塘吊一丘。
若问西来师祖意,竹西歌吹是扬州。

别择公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别择公翻译及注释

《别择公》是苏轼的一首宋代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黍离不再念宗周,
何暇去雷塘吊一丘。
如果问起西来的师祖的意思,
竹西的歌声吹奏着扬州。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轼离开择公后的心情。黍离指的是苏轼离开择公之后,不再念及宗周(择公的别号),表达了他对过去的情感的转变和放下。雷塘指的是苏轼当时所在的地方,他表示自己没有时间去雷塘吊祭已故的亲友,进一步强调了他与过去的一刀两断。诗的后两句提到若问西来师祖的意思,指的是苏轼在扬州的时候与西来的师祖(可能是指诗词界的前辈或同辈)交流,他认为扬州的竹西地区的歌声和音乐才是他所追求和珍视的。

赏析:
《别择公》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通过描述自己离开择公后的心情变化,表达了他对过去的情感的转变和对未来的向往。诗中的黍离和雷塘都是暗指,通过具象化的手法,表达了苏轼对于自己人生的态度和选择。他放下了过去的束缚,转向了新的人生道路,希望通过与西来的师祖交流和扬州的音乐艺术来实现自己的追求和理想。

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择公的告别和对新生活的期待,展现了苏轼豁达、洒脱的个性特点。同时,通过对于过去和未来的对比描写,诗中体现了苏轼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生价值的思索。整首诗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豁达、自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和精神激励。

别择公拼音读音参考

bié zé gōng
别择公

shǔ lí bù fù mǐn zōng zhōu, hé xiá léi táng diào yī qiū.
黍离不复闵宗周,何暇雷塘吊一丘。
ruò wèn xī lái shī zǔ yì, zhú xī gē chuī shì yáng zhōu.
若问西来师祖意,竹西歌吹是扬州。


相关内容11:

南华老师示四韵,事忙,姑以一偈答之

访詹使君食槐芽?一作叶?冷淘

游山呈通判承议写寄参寥师?此诗为释道潜作

数日前,梦人示余一卷文字,大略若谕马者,

次前韵寄子由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黄精鹿
    太华西南第几峰,落花流水自重重。幽人只采黄精去,不见春山鹿养茸。...
  • 和庐山上人竹轩
    洞外复空中,千千万万同。劳师向竹颂,清是阿谁风。...
  • 过溪亭
    身轻步稳去忘归,四柱亭前野彴微。忽悟过溪还一笑,水禽惊落翠毛衣。...
  • 呈定国
    旧病应逢医口药,新妆渐画入时眉。信知诗是穷人物,近觉王郎不作诗。...
  • 异鹊
    昔我先君子,仁孝行於家。家有五亩园,么凤集桐花。是时乌与鹊,巢*可俯拏。忆我与诸儿,饲食观群......
  • 无题七绝一首
    春风寂寂夜寥寥,一望苍苔雪影遥。何处幽香飞几片,只宜月色带花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