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次韵答张天觉二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轼
2025-09-09

次韵答张天觉二首

宋代  苏轼  

驭风骑气我何劳,且要长松作土毛。
亦如诃佛丹霞老,却向清凉礼白毫。

次韵答张天觉二首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次韵答张天觉二首翻译及注释

《次韵答张天觉二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驾驭风骑气,我有何劳?
且让长松变作草。
如同敬佛时,红霞老僧高。
却向清凉处,恭敬礼白毫。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轼回答张天觉所作的两首诗的作品。诗中表达了一种谦逊的态度,以及对佛教的敬重和崇敬之情。诗人以驾驭风骑气为自喻,表示自己并无多大能耐,而且甘愿将高大的松树变成小小的草来自谦。接着,他将自己比作敬佛时的红霞老僧,表示自己虽然才识渺小,但仍然虔诚地向清凉之地礼敬白毫(佛教中用来擦拭佛像的毛笔)。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苏轼的谦逊之情和对佛教的敬重。诗人通过自比为驾驭风骑气的人,强调自己的微小和无足轻重,表现出一种谦虚的态度。接着,他以长松变作草的形象,进一步强调自己的谦逊,并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佛教红霞老僧的敬佩。最后,诗人将自己比作红霞老僧,以清凉之地和礼拜白毫的举动,表达了自己对佛教的崇敬之情。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表达方式,展示了苏轼谦逊而敬重的心态。他以自己微小的形象,表达了对伟大事物的敬仰,并以此来强调自己的谦逊。这种谦逊与敬重的情感,凸显了苏轼的人格魅力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次韵答张天觉二首拼音读音参考

cì yùn dá zhāng tiān jué èr shǒu
次韵答张天觉二首

yù fēng qí qì wǒ hé láo, qiě yào cháng sōng zuò tǔ máo.
驭风骑气我何劳,且要长松作土毛。
yì rú hē fú dān xiá lǎo, què xiàng qīng liáng lǐ bái háo.
亦如诃佛丹霞老,却向清凉礼白毫。


相关内容11:

次京师韵送表弟程懿叔赴夔州运判

赠李邦直探梅

过黎君郊居?一作:过黎子云新居?

过莱州雪后望三山

太虚以黄楼赋见寄作诗为谢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章质夫寄惠崔徽真
    玉钗半脱云垂耳,亭亭芙蓉在秋水,当时薄命一酸辛,千古华堂奉君子。水边何处无丽人,近前试看丞......
  • 送江公著知吉州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岂惟浊世隐狂奴,时平亦出佳公子。初冠惠文读城旦,晚入奉常陪......
  • 次韵参寥咏雪
    朝来处处白毡铺,楼阁山川尽一如。总是烂银并白玉,不知奇货有谁居。...
  • 宿资福院
    月明写炤寺林幽,最是江湖入念头。衣染炉烟金漏迥,茶烹石鼎玉蟾留。山星几点躔官舍,僧院百年过......
  • 咏汤泉
    积水焚大槐,蓄油灾武库。惊然丞相井,疑浣将军布。自怜耳目隘,未测阴阳故。郁攸火山烈,觱沸汤......
  • 和犹子迟赠孙志举
    轩裳大炉鞲,陶冶一世人。従衡落模范,谁复甘饥贫。可怜方回痴,初不疑嘉宾。颇念怀祖黠,瞋儿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