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赠昙禅师(梦中作)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白居易
2025-07-20

赠昙禅师(梦中作)

唐代  白居易  

五年不入慈恩寺,今日寻师始一来。
欲知火宅焚烧苦,方寸如今化作灰。

赠昙禅师(梦中作)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赠昙禅师(梦中作)翻译及注释

《赠昙禅师(梦中作)》是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唐诗。诗人在梦中赠送给昙禅师,表达了对昙禅师的敬佩和思念之情。

译文如下:
五年不入慈恩寺,今日寻师始一来。
五年间我未曾去慈恩寺拜访,今日才第一次来寻师。

欲知火宅焚烧苦,方寸如今化作灰。
要知道火焚佛寺的痛苦,如今已变成了一片废墟。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昙禅师的怀念和赞美之情。诗人五年不曾来到慈恩寺,但在梦中终于来到寻师,对昙禅师表达了敬佩之情。诗的最后两句则揭示了火宅焚毁后的虚无和无常,将人们的一切追求化为了灰烬,显现出人生的无常和脆弱。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白居易对佛教思想的理解和体验,展现了他对佛教信仰的景仰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昙禅师的形象,表达了对慈恩寺的思念和对佛教智慧的敬仰。诗的表达简练明了,通过对火焚佛寺的描绘,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脆弱。整首诗寥寥数语,却展现了作者对佛教禅宗的思考和对生命的缅怀,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哀叹和对人生的思索。

赠昙禅师(梦中作)拼音读音参考

zèng tán chán shī mèng zhōng zuò
赠昙禅师(梦中作)

wǔ nián bù rù cí ēn sì, jīn rì xún shī shǐ yī lái.
五年不入慈恩寺,今日寻师始一来。
yù zhī huǒ zhái fén shāo kǔ, fāng cùn rú jīn huà zuò huī.
欲知火宅焚烧苦,方寸如今化作灰。


相关内容11:

湖亭晚望残水

禁中闻蛩

惜栯李花

四十五

晚出西郊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吴宫辞
    一入吴王殿,无人睹翠娥。楼高时见舞,宫静夜闻歌。半露胸如雪,斜回脸似波。妍媸各有分,谁敢妒......
  • 新磨镜
    衰容常晚栉,秋镜偶新磨。一与清光对,方知白发多。鬓毛从幻化,心地付头陀。任意浑成雪,其如似......
  • 初到江州
    浔阳欲到思无穷,庾亮楼南湓口东。树木凋疏山雨后,人家低湿水烟中。菰蒋喂马行无力,芦荻编房卧......
  •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江从西南来,浩浩无旦夕。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千年不壅溃,万姓无垫溺。不尔民为鱼,大哉禹......
  • 翰林院中感秋怀王质夫(王居仙游山)
    何处感时节,新蝉禁中闻。宫槐有秋意,风夕花纷纷。寄迹鸳鹭行,归心鸥鹤群。唯有王居士,知予忆......
  • 又答贺客
    银章暂假为专城,贺客来多懒起迎。似挂绯衫衣架上,朽株枯竹有何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