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凌歊台(台在当涂县北,宋高祖所筑)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许浑
2025-07-16

凌歊台(台在当涂县北,宋高祖所筑)

唐代  许浑  

宋祖凌高乐未回,三千歌舞宿层台。
湘潭云尽暮山出,巴蜀雪消春水来。
行殿有基荒荠合,寝园无主野棠开。
百年便作万年计,岩畔古碑空绿苔。

凌歊台(台在当涂县北,宋高祖所筑)作者简介

许浑,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七五律尤佳,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更有“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之语。

凌歊台(台在当涂县北,宋高祖所筑)翻译及注释

《凌歊台》是唐代许浑所写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凌高台的景色和历史遗迹,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自然变迁的思考。

诗词原文《凌歊台》:
宋祖凌高乐未回,三千歌舞宿层台。
湘潭云尽暮山出,巴蜀雪消春水来。
行殿有基荒荠合,寝园无主野棠开。
百年便作万年计,岩畔古碑空绿苔。

诗词的中文译文:
宋高祖建造的凌高台,乐园中的欢乐从未离去,三千名歌舞者在层台上停留。
湘潭的云雾散尽后,暮色中的山峦显现出来,巴蜀之地的积雪融化,春水开始流动。
行宫中的殿宇废弃,野生的荠菜遍布丛林,王陵园中没有主人,野生的桐花盛开。
百年转瞬即逝,但却仿佛万年不变,岩畔的古碑染上绿苔,昔日的辉煌和荣耀只留下了痕迹。

诗意和赏析:
《凌歊台》以凌高台为背景,通过对台上景物的描绘,表达了时光的流转和自然变迁带来的深刻感悟。

首句描绘了凌高台曾经的欢乐和繁华,但如今已经没有了,唯有留下了三千名歌舞者的足迹。这种随着时光流转的变化,使人不禁感慨万千。

接着,诗人继续描绘了湘潭的云雾散去,山峦跃然眼前,巴蜀之地的积雪融化,春水开始流动。这种自然界的变迁和恢复让人感到对生命和时间的无限憧憬。

下半部分,诗人以行宫殿宇废弃、野生的草木遍布,以及王陵园中没有主人为比喻,表达了岁月的洗礼和人事的转移。百年转瞬即逝,然而,凌高台的存在却给人一种它仿佛永恒存在的错觉。

最后,诗人以岩畔的古碑空绿苔为终章,表达了时光消磨了昔日的辉煌和荣耀,而古碑仍在那里,留下了岁月的印记。

整首诗词以凌高台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事和自然的感慨,使人们对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脆弱产生深思。同时,诗中表达了一种虽物是人非但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历史遗迹的怀念之情。

凌歊台(台在当涂县北,宋高祖所筑)拼音读音参考

líng xiāo tái tái zài dāng tú xiàn běi, sòng gāo zǔ suǒ zhù
凌歊台(台在当涂县北,宋高祖所筑)

sòng zǔ líng gāo lè wèi huí, sān qiān gē wǔ sù céng tái.
宋祖凌高乐未回,三千歌舞宿层台。
xiāng tán yún jǐn mù shān chū,
湘潭云尽暮山出,
bā shǔ xuě xiāo chūn shuǐ lái.
巴蜀雪消春水来。
xíng diàn yǒu jī huāng jì hé, qǐn yuán wú zhǔ yě táng kāi.
行殿有基荒荠合,寝园无主野棠开。
bǎi nián biàn zuò wàn nián jì, yán pàn gǔ bēi kōng lǜ tái.
百年便作万年计,岩畔古碑空绿苔。


相关内容11:

经故丁补阙郊居

听唱山鹧鸪(一作听吹鹧鸪)

经故太尉段公庙

酬杜补阙初春雨中舟次横江喜裴郎中相迎见寄

汴上送李郢之苏州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房君珊瑚散
    不见姮娥影,清秋守月轮。月中闲杵臼,桂子捣成尘。...
  • 东陵赴京道病东归寓居开元寺寄卢员外宋魏二先辈
    西风吹雨雁初时,病寄僧斋罢献书。万里咸秦劳我马,四邻松桂忆吾庐。沧洲有约心还静,青汉无媒迹......
  • 归长安
    三年何处泪汍澜,白帝城边晓角残。非是无心恋巫峡,自缘□臂到长安。黔江水暖还曾饮,楚岫云深不......
  • 送荔浦蒋明府赴任
    路长春欲尽,歌怨酒初酣。白社莲宫北,青袍桂水南。驿行盘鸟道,船宿避龙潭。真得诗人趣,烟霞处......
  • 四皓庙
    羽翼殊勋弃若遗,皇天有运我无时。庙前便接山门路,不长青松长紫芝。...
  • 七夕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