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送张淑归觐叔父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李端
2025-09-06

送张淑归觐叔父

唐代  李端  

日惨长亭暮,天高大泽闲。
风中闻草木,雪里见江山。
马向塞云去,人随古道还。
阮家今夜乐,应在竹林间。

送张淑归觐叔父作者简介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送张淑归觐叔父翻译及注释

《送张淑归觐叔父》是唐代诗人李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日暮长亭悲凉,天空高远江泽宁静。
风中传来草木的声音,雪地间展现江山的壮丽景色。
张淑骑马向边塞飞去,李端沿着古道返回。
今夜阮家定会欢乐,应该在竹林之间。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幅寂静而哀凉的景象。诗人在长亭上目送朋友张淑离去,心中感叹时光流逝,世事变幻。天空高远,大地静寂,宁谧的江泽中传来风吹草木的声音,白雪覆盖下的江山景色美丽壮观。张淑骑马向边塞飞去,而诗人李端沿着古道返回。最后两句表达了阮家今夜必定欢乐,可能是在竹林中举办宴会。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冷寂而凄美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长亭、天空、草木、江山和边塞等元素都构成了这幅壮美的画面,给人以深深的震撼。诗中的古道和竹林则暗示着古代的文人情怀和离愁别绪。最后两句表达了阮家今夜的喜庆气氛,增添了一丝温暖的色彩。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以及对离别和时光流转的思考,展现了唐代文人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索。它以朴素而深沉的语言,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送张淑归觐叔父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zhāng shū guī jìn shū fù
送张淑归觐叔父

rì cǎn cháng tíng mù, tiān gāo dà zé xián.
日惨长亭暮,天高大泽闲。
fēng zhōng wén cǎo mù, xuě lǐ jiàn jiāng shān.
风中闻草木,雪里见江山。
mǎ xiàng sāi yún qù, rén suí gǔ dào hái.
马向塞云去,人随古道还。
ruǎn jiā jīn yè lè, yīng zài zhú lín jiān.
阮家今夜乐,应在竹林间。


相关内容11:

后宫曲

同兖州张秀才过王侍御参谋宅赋十韵(柳字)

送丹阳赵少府(即给事中涓亲弟)

送李大夫渡口阻风

听霜钟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冬晓呈邻里
    终夜寝衣冷,开门思曙光。空阶一丛叶,华室四邻霜。望阙觉天迥,忆山愁路荒。途中一留滞,双鬓飒......
  • 句
    闲庭草色能留马,当路杨花不避人。(张为《主客图》)...
  • 早春同庾侍郎题青龙上方院
    相见惜馀辉,齐行登古寺。风烟结远恨,山水含芳意。车马莫前归,留看巢鹤至。...
  • 病后游青龙寺
    病来形貌秽,斋沐入东林。境静闻神远,身羸向道深。芭蕉高自折,荷叶大先沈。...
  • 从军夜次六胡北饮马磨剑石为祝殇辞
    我行空碛,见沙之磷磷,与草之幂幂,半没胡儿磨剑石。当时洗剑血成川,至今草与沙皆赤。我因扣石......
  • 杂歌呈郑锡司空文明
    昨宵梦到亡何乡,忽见一人山之阳。高冠长剑立石堂,鬓眉飒爽瞳子方。胡麻作饭琼作浆,素书一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