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资圣寺贲法师晚春茶会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武元衡
2025-07-18

资圣寺贲法师晚春茶会

唐代  武元衡  

虚室昼常掩,心源知悟空。
禅庭一雨后,莲界万花中。
时节流芳暮,人天此会同。
不知方便理,何路出樊笼。

资圣寺贲法师晚春茶会作者简介

武元衡(758―815),唐代诗人、政治家,字伯苍。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武则天曾侄孙。建中四年,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改华原县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寻擢御史中丞。顺宗立,罢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复前官,进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寻出为剑南节度使。元和八年,征还秉政,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遣刺客刺死。赠司徒,谥忠愍。《临淮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资圣寺贲法师晚春茶会翻译及注释

《资圣寺贲法师晚春茶会》中文译文:在资圣寺,贲法师主持了一个晚春茶会

诗意: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晚春的茶会,诗人主要表达了对禅宗境界和人生境界的思考。诗人通过描写静谧的虚室和内心的宁静,与大自然的相互交融,表达了自己对禅修境界的追求。

赏析:首句“虚室昼常掩,心源知悟空。”描述了静谧的虚室,以及修行者内心的宁静与觉悟。第二句“禅庭一雨后,莲界万花中。”利用对雨后禅庭的描写,表达了与自然的融合,同时以莲花为象征,展示了世间万物的美好。第三句“时节流芳暮,人天此会同。”表达了茶会与大自然共同构成的美好时刻,也暗示了人与天地与灵性的相互连接。最后一句“不知方便理,何路出樊笼。”表达了对禅修境界的思考,追问了如何离开纷扰的世界,找到一条通往解脱之路。

整首诗通过对虚室、自然、茶会及禅修境界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禅修境界的向往与思考,传达了一种追求宁静与解脱的心境。

资圣寺贲法师晚春茶会拼音读音参考

zī shèng sì bēn fǎ shī wǎn chūn chá huì
资圣寺贲法师晚春茶会

xū shì zhòu cháng yǎn, xīn yuán zhī wù kōng.
虚室昼常掩,心源知悟空。
chán tíng yī yǔ hòu, lián jiè wàn huā zhōng.
禅庭一雨后,莲界万花中。
shí jié liú fāng mù, rén tiān cǐ huì tóng.
时节流芳暮,人天此会同。
bù zhī fāng biàn lǐ, hé lù chū fán lóng.
不知方便理,何路出樊笼。


相关内容11:

哭李暹(一作赵嘏诗)

马上赠虚公

酬王十八见招

奉酬张监阁老雪后过中书见赠加两韵简南省僚旧

闰月定四时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郊居岁暮因书所怀
    养拙方去喧,深居绝人事。返耕忘帝力,乐道疏代累。翛然衡茅下,便有江海意。宁知肉食尊,自觉儒......
  • 听歌
    月上重楼丝管秋,佳人夜唱古梁州。满堂谁是知音者,不惜千金与莫愁。...
  • 送柳郎中裴起居
    望乡台上秦人在,学射山中杜魄哀。落日河桥千骑别,春风寂寞旆旌回。...
  • 春日偶作
    飞花寂寂燕双双,南客衡门对楚江。惆怅管弦何处发,春风吹到读书窗。...
  • 醉后
    美禄与贤人,相逢自可亲。愿将花柳月,尽赏醉乡春。...
  • 酬崔千牛四郎早秋见寄
    浩歌坐虚室,庭树生凉风。碧云灭奇彩,白露萎芳丛。感此时物变,悠然遐想通。偶来被簪组,自觉如......